深圳數字貨幣先行先試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一批改革試驗亮相,再現這座以改革立足城市的精神內核。其中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引發社會熱議。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楊小虎對筆者表示,以國人樂於接受的紅包形式推廣數字人民幣,將加速內地數字人民幣的應用落地。
這是首次大範圍向普通民眾作數字人民幣測試,吸引逾191萬人申領,最終5萬人中籤,中籤率為2.61%。每份紅包200元,中籤者可在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不需新開銀行帳戶,使用方式類似微信掃碼。
國際清算銀行近期發佈報告指出,2020年是央行數字貨幣崛起之年,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布了央行數字貨幣計劃。楊小虎認為,從法定數字貨幣的角度,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處於世界前列。「目前,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第一個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在數字貨幣的推行方面,沒有明確的舉措。」
今年8月,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G擴大到其他地區。
楊小虎表示,未來央行數字貨幣將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影響:一是應用將大大提升跨國跨境支付的便利程度,助推貨幣全球化。因此,僅從技術層面對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支撐。二是將對當前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帶來一定衝擊。兩者區別在於,數字貨幣可在無網絡的情G下支付,且目前採取不記名方式;而互聯網支付需綁定傳統銀行帳戶體系,滿足不了匿名需求。
分析人士指,數字貨幣作為一種全新貨幣形態,涉及監管、資料安全、個人私隱等一系列問題,內地先由試點積累問題經驗,再逐步推廣,更具科學合理性。楊小虎表示,相比商業機構推動數字貨幣(如facebook發佈的Libra),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已考慮到監管問題,如在發行體系中,央行不直接面向公眾,而是由商業銀行與支付機構直接面向公眾,因此更便於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將深圳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筆者表示,新經濟核心離不開數字經濟,而深圳改革試驗所釋放的紅利空間,亦將對大灣區發展產生外溢帶動效應。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