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性侵養女案 記者遭起底圍攻
近日,曾經炒得沸沸揚揚的「性侵養女案」終於經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而真相大白。韓姓養女因在關鍵證據上作假撒謊,被曾經支持她的網友口誅筆伐;被視為「獸父」的中興前獨立董事、律師鮑毓明雖然無罪卻被認為「無恥」,並因取得外籍隱瞞不報而被「釘牌」及驅逐出境。表面上事件終於有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可每每回想起網民及自媒體對事件的態度,仍讓人背後生寒。
今年4月中旬,《南風窗》刊登「山東養父性侵幼女案」的報道,記者便發覺韓女與母親存在很多疑點。例如多個地方公安檢察機關從最開始積極介入事件,到最後不了了之;鮑毓明在派出所曾給韓女寫保證書稱「給我現在的女兒未來的老婆」。記者曾將這些一反常態和不符犯罪心理的內容做了一個歸納,並貼在微信朋友圈,很多同行表示認同,卻被一些無條件支持韓女的網友斥為「喪失記者基本良知」。
被斥「喪失記者基本良知」
《財新》雜誌還因後續採訪引用了鮑毓明的辯解,遭大量網民攻擊,最終撤回稿件,並向公眾作出「檢討」。作者苑書文也因在朋友圈稱韓女有「故事會人格」,也被起底。更無辜的是,在記者朋友圈下評論事件的一名女記者,因質疑韓女被網民圍攻,最後不得不刪除相關評論認錯了事。
對於新聞存在的疑點,業內一般都會專業討論,以求報道「去偽存真」。對於韓女所提供的指證信息,記者至少需要兩個以上消息來源印證,也需有鮑毓明的回應;還要去逐個就韓女所提及不作為的機構核實,這是報道最基本的要求。遺憾的是,很多自媒體一面倒的輿論,卻壓制了對真相的追求。
科技進步帶動了自媒體的高速發展,也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面對激烈競爭,是守護專業真實準確的底線,還是與自媒體比併話題的「聳人聽聞」,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是一個考驗。這不僅需要業內形成共識,也需要全社會討論。
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