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堅持武裝 黎巴嫩改革路艱
學者:處理不善隨時內戰重燃
昨日(4日)是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一個月,事件引發黎巴嫩全國怒火,改革政制之聲再起,但現實是該國政局過去一個月陷入癱瘓,什葉派民兵真主黨何去何從是其一關鍵障礙。身為內戰結束後唯一未放棄武裝力量的派系,真主黨近年逐漸主導黎巴嫩政壇,故在大爆炸後成為示威者炮轟對象之一。法國如今極力推動黎巴嫩政改,分析質疑真主黨一日拒絕長遠放棄武裝,一日都難以成事,但這牽涉國內外的複雜政治影響和盤算,一旦處理不善,隨時惹來內戰重燃的風險。
黎巴嫩教派林立,伊斯蘭什葉派、遜尼派及基督教馬龍派為掌握政經的三大勢力,按規定他們分別瓜分國會議長、總理和總統之職。什葉派武裝力量真主黨1980年代中期在親以色列民兵佔領黎巴嫩南部時,由伊朗支援成立並跟以軍作戰。1980年代末內戰結束,按塔伊夫協議境內的本地或外國民兵全部解散,唯獨真主黨獲敘利亞支持而未有響應,以抗衡直至2000年才全面撤走的以色列。真主黨此後一邊轉型為政治組織,一邊保留武裝實力,戰力更勝政府軍,被形容有如「國中國」。
戰力勝政府軍 如「國中國」
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巴嫩後,真主黨加強投入政治選舉,與什葉派盟友近年漸獲國會優勢,並與原有由遜尼派和基督教馬龍派等政治精英體制合作,主導政壇。大爆炸後,貝魯特市中心可見示威者罕有高呼反真主黨的口號,痛斥他們一如其他精英權貴是「黑手黨」一員,甚至把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的肖像紙牌公仔「問吊」。示威者的最大訴求是政治和經濟改革,但事隔一個月,除了駐德國大使阿迪卜本周獲任命為總理外,不見多少實質進展。前宗主國法國反成最積極的推動者,總統馬克龍本周再度來訪,推銷其政經改革四部曲草案,甚至傳出以制裁要脅黎巴嫩政界在10月底前啟動改革。
大爆炸後 示威者罕有反真主黨
政治學者普遍認為,黎巴嫩政經改革的最大障礙是真主黨。有華府中東政治顧問認為,黎巴嫩改革的開端必須是「令真主黨安分」,畢竟他們也跟原有政治精英合作,透過系統性的貪污和操縱教派利益跟政府合謀營私。貝魯特美國大學學者庫里(Rami G Khouri)則在半島電視台撰文,形容黎巴嫩能否破而後立,最大挑戰在於真主黨和尋求結束現行權力架構的示威運動達成妥協,容許建立新的有力政府,而民眾要求真主黨解除武裝是遲早的事。
目前形勢對真主黨及其背後的伊朗不利,有智庫學者甚至向路透社指「真主黨從未試過像目前般弱勢」。這可解釋為何納斯魯拉周日聲言,對法國主導的改革方案持「開放」態度,伊朗雖對外國勢力介入黎巴嫩有所不滿,但官方態度始終低調。
然而,真主黨反擊的風險始終存在。駐貝魯特自由身記者沃拉(Anchal Vohra)在當地採訪看出暗湧。她在《外交政策》撰文,形容當地示威浪潮開始減弱,甚至有更多教派對立的論調,尤其是基督徒區域漸見盼跟真主黨「分家」的念頭,而真主黨成員則堅稱有武裝力量才能保護什葉派。
她指部分尋求政經改革的示威者慨嘆,這場運動正被教派武裝滲透——「包括真主黨和黎巴嫩軍隊」。
料真主黨有力大規模動員支持者
沃拉直言,真主黨有力隨時動員大批支持者上街還以顏色。她舉例指,在2008年,沙特阿拉伯支持的遜尼派總理下令封鎖真主黨的通訊,觸發後者在貝魯特發起大示威,迫使遜尼派退讓;當時殘存的個別遜尼派小型武裝其實也想反擊,只是被其政治領袖阻止。但分析大多認為,黎巴嫩暫時仍未有內戰威脅,「除非真主黨決定想要」。一名真主黨成員向沃拉指,真主黨不想要內戰,其支持者只想維持法律與秩序,確保教派緊張不會爆發,但他表明對部分示威者高呼反納斯魯拉的口號感到不滿,警告示威者不要踰越真主黨的紅線。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