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宜家誠品圖片扮己舖 15人涉騙資助被捕
【明報專訊】警方接獲「防疫抗疫基金」秘書處報案,懷疑有人提交虛假資料騙取資助,共拘捕15男女,涉及47宗申請針對零售業以及美容院、按摩院及派對房間的資助,意圖騙取共約387萬元。其中有人申請資助時,利用宜家家居及誠品書店的照片,改圖抹去其招牌再加上自己公司的招牌充當店舖照片;另有騙徒將以粗言穢語諧音「DLLM」的招牌放入他人店舖拍照,訛稱為自己的店舖。
政府發言人稱,審批申請時會全面審視申請人提交的資料及文件,以決定申請人是否合資格;秘書處亦會抽查已批個案,將個別懷疑涉及詐騙的個案轉介警方。有關拘捕全由秘書處發現後轉介警方,證明審批工作有效。
7月初警方偵破首宗涉及政府「防疫抗疫基金」的詐騙案並拘捕兩人,其後再接獲基金秘書處報案,懷疑有人提交虛假文件,訛稱業務有實體營運,案件針對「零售業資助計劃」及「美容院、按摩院及派對房間資助計劃」。警方經調查後,過去一周拘捕13男2女,介乎31至61歲,涉嫌欺詐及企圖欺詐,涉及47宗資助申請共387萬元,其中兩名被捕人曾提交3宗申請並獲批約24萬元資助,該戶口及款項已被凍結。行動中警方檢獲電腦、手機、簡陋的招牌、懷疑偽造文件等。
招牌放他人舖 拍照申基金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何銳娟稱,騙徒手法主要分為5類,其中包括從網上下載或拍攝他人店舖圖片,「P圖」修改店舖名稱,或加入聲稱售賣的產品。有騙徒利用誠品書店及宜家家居內拍攝的照片「P圖」加上自己招牌申請資助;另有人在網上下載本港洋酒行及泰國手表店圖片,「P圖」修改店舖名後提交申請。
其中32歲報稱商人的柯姓男子涉以協助他人申請資助為名,騙取他人業務及公司資料,之後將自己店舖招牌放入他人店舖拍照,再利用上述資料以自己公司名義申請資助,涉及合共5宗申請圖騙取45萬元。警方亦發現有騙徒將印有公司招牌的A4紙放在住宅單位外,當作是零售生意地點,亦有人在單位門外擺放印有公司名的易拉架。
保安涉訛開17美甲店騙187萬
其他手法包括於計劃公布後,有人主動向商業登記處申請登記新業務,或為舊有業務開設多間分店,同時提供虛假文件及資料,聲稱該業務或分店於計劃開始前已營運。其中一名48歲、報稱保安唐姓被捕男子,涉於4月下旬同時提交17間美甲店商業登記,訛稱每間分店各有5名職員,意圖騙取187萬元資助。另有人因生意或業務性質未能申請資助,而向商業登記署申請更改業務性質以符合申請資格。
警方亦發現,有申請人為騙取更多資助,提交虛假強積金付款結算書,聲稱業務有聘請5名或以上員工,以滿足申請每間分店10萬元的美容業資助要求,但相關業務從未實際營運,亦從沒聘請有關員工。一名報稱商人的31歲李姓女子,涉利用家人及過去租住物業的電費單等偽造地址證明,並提交虛假強積金付款結算書,以申請一項零售業及8項美容業資助,圖騙取88萬元。另亦有人利用自己租用或持有單位,分租予不同公司作多項申請,其中一個5人詐騙團伙把一個單位分租予9間店舖申請資助,租金單據將單位命名為不同單位號碼,訛稱為獨立單位以滿足資助條件。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