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26
    星期五

醫界狂用抗生素治疫症 專家警告危同飲鴆止渴
恐導致病毒產生耐藥性惡果

[2020.06.26] 發表
疫情下過多用抗生素對付病毒或帶來惡果。

【明報專訊】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發出警報稱,為了治療感染新冠病毒的870萬例患者,醫療界狂用抗生素,此舉如同飲鴆止渴,有可能導致新冠病毒產生耐藥性。

麥馬士達大學傳染病研究所教授布朗(Eric Brown)表示﹕「最大的擔憂是,那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其實可能不需要抗生素。醫學指南顯示,對付該病毒抗生素的作用有限。一旦確定此人患的是新冠肺炎,並且沒有細菌感染,則應停止用抗生素治療,以避免同一位患者中再次感染。」

本月初,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增加了抗生素的濫用,最終將導致更高的細菌抗藥率,這將影響疫情期間及以後的疾病和死亡負擔。」

布朗說,增加的長期影響是未知的。如果患者體內的細菌開始產生抗藥性,當患者再要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例如進行過髖關節置換術、剖腹產或器官移植等手術之後,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就非常堪憂。

他說,解決方案包括兩個部分:管理和新發現,前者是即僅在需要時使用抗生素,後者是去發現新的抗生素。然而超過50年來,科學家們尚未發現任何真正新型的抗生素。

布朗是一名經過訓練的生物化學家,目前正在努力為世衛組織名單上排前3名的超級細菌尋找新的抗生素來,這3種細菌均被歸類為革蘭氏陰性細菌,其特徵是其表面難以被抗生素滲透。

「超級細菌有很多聰明的方法可以抵抗抗生素,其中一些會由病原體之間共享基因編碼。這就是為什麼抗生素耐藥性可以如此廣泛傳播的原因。」

布朗正在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尋找五百萬種化學物質中的一種,用於破壞細菌的堅硬外殼,然後可以直接殺死細菌,也可以減慢細菌的生長速度。但從發現階段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牀試驗到上市,新藥通常需要大約10到15年的時間。通常,製藥公司希望銷售盡可能多的產品,但這不一定是最佳的抗生素使用模型。

更多要聞二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