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小小事:寫作反封建
【明報專訊】本名 李堯棠,字芾(粵音:費)甘
筆名 巴金、佩竿、極樂等。1928年,巴金完成《滅亡》後需要署名,當時他正在翻譯俄羅斯哲學家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便取其「金」字;又為紀念法國留學時認識的巴姓朋友,在「金」字前加上「巴」字,取筆名為「巴金」
職業 作家
代表作品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
名言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巴金(1904-2005)是「五四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出身於官宦大家庭,祖父和父親都當過官,他一直對家中的封建思想十分不滿。小時候,巴金的哥哥打罵一個丫頭,母親知道後便教導哥哥和他,就算僕人犯錯也不能打罵。可是,每當巴金詢問母親為何父親要嚴刑審訊犯人時,母親也沒有回答。有一次,巴金妹妹長痘子,連妹妹的奶媽也要戒口,不許吃黃瓜。但母親發現奶媽偷吃,將她拖到大堂,要她跪地受差役鞭打。巴金感到震驚,認為家中很多事情都十分不合理。之後,他和哥哥決定離開位於成都的家,前往上海。
巴金的成長經歷深深影響他的創作,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封建家庭為主題,講述封建家庭的不合理及不公義事情,鼓勵當時的年輕人反抗封建的社會制度。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