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人抗疫日誌】緊急令未緩疫 「不安倍增」成潮語
【明報專訊】早前一場大風雨後,日本寒冷的天氣變得和暖起來,然而這陣春風未能為日本吹走疫情下的愁雲。兩個多星期前,日本政府已於幾個主要都道府縣實行緊急狀態令,但全國感染數字仍持續上升。政府內閣官員及各地區知事看似每日於各大媒體露面,向民眾解釋對策,但民間對政府各種措施有不少微言,各大社交平台每天總看到有網友留言稱「不安倍增」,身邊的同事、朋友也對前景未來不感樂觀。大小社區商店因疫情開始無了期休業,不少中小型企業最近一兩個月亦開始因生意大減倒閉。
九成商店停業 新宿站人影寥落
筆者任職的工作本身難「在家工作」,但公司還是因應自主配合政府政策,要求筆者留守家中。有云「人無事先做到世界冠軍」,在家下廚次數比以往多,桌上也多了在外較為罕見的「溫野菜」。然而,面對重重複複的工作和狹窄的空間,嘴饞的筆者總會找一兩餐外出進食,一方面以微薄的力量幫助「振興」日本經濟,另一方面舒展一下筋骨,為家中糧倉「補補貨」。
緊急令下,市面約九成食肆及商店自行配合政府暫停營業。沒有限聚令,日本人雖不用擔心4人以上外出會被檢控,但新宿一帶街頭亦只有寥寥數人。步出車站,一家經常光顧的煎餃子店沒有營業,店外貼上「停業至另行通知」的告示。平常大排長龍、大受港人及遊客歡迎的一蘭拉麵門可羅雀,路旁一家燒肉店在看板寫上「吃羊肉增強免疫力」,看來仍在營業的商家也在花盡心思,希望路人入店消費支持一下。
走進一家專營炸豬扒的連鎖食店,店內食客不足10人。也許日本人習慣與陌生人保持距離,食客各自坐在不同角落;店內侍應維持日本人一貫服務態度,但在艱難時期,更顯殷勤。
營業豬扒店不到10人 侍應殷勤
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宣布擴大緊急狀態令範圍,範圍外的部分都市也因應情况自行跟隨,又暫停大規模公眾活動,但要確保食材供應等。對於政府的對策,民間反對聲音佔大多數,市面上口罩、防疫物資依然短缺。對比其他國家的感染數字日趨減少,日本政府和國民如何渡過難關?這是不少日本人的疑問。
文:傅佳明 在日工作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