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領籲團結發聲反歧視 勿息事寧人 要報警
疫期針對華裔仇恨案增
【明報專訊】有調查顯示對華人不友善的種族歧視問題加重,多位華裔社團領袖對此表示強烈關注,強調多元化社會是加拿大的立足之本,呼籲在不分種族攜手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的同時,加拿大人也有責任一同對抗種族歧視。
全加華人協進會(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Justice,簡稱CCNCSJ)的調查顯示,1/5的受訪者認為不戴口罩坐在亞洲人或中國人旁邊是不安全的,甚至有4%的受訪者認為,所有中國人及亞洲人均攜帶新冠病毒。
加拿大華裔百人會研究部主任張康清分析,多種原因導致種族歧視事件在近期增多,「部分出於對病毒的害怕,部分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了誤解,也有部分源於美國不良政客的故意引導,少數民眾受到了心理暗示。」
他認為,這個時候所有亞裔社區都應該團結起來,一起抗爭。不僅要聯合所有亞裔,還要聯合穆斯林裔、非洲裔等所有少數族裔,只要是種族歧視行為,都應該反對。
他還強調:「我們不僅要發聲,還要講究發聲的方式。不能只在中文環境裏表達訴求,應該更多地用本地語言,與本地社區和社會進行交流和溝通,增加互信,減少誤解。華人不能只在疫情中、在出現了歧視事件後發聲,應該連續地、長期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遇到歧視要敢於拿起法律的武器。」
溫哥華中華會館副理事長王元瓏建議,在個人層面,華人首先應該遵守公共衛生指引,減少不必要出行,如感不適,自覺在家隔離,維護華人正面形象。在社團層面,應該積極支持抗疫一線的工作,鼓勵和組織向必要工作者進行捐贈,代表華人發聲。
中僑互助會行政總裁周潘坤玲指,疫情期間,華人社區的警惕性是最高的,最早戴口罩和手套,也積極配合執行「居家令」,所以,任何針對華人或者亞裔的歧視、騷擾、攻擊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相反,華人社區為卑詩省拉平病毒傳播曲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說:「人會因為無知和偏見歧視他人,但病毒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區分華人或非華裔。對華人或者亞裔的歧視,就是對加拿大多元化社會的不尊重。」
她建議,如果遇到歧視行為,不要「動粗」,要避免正面衝突,保證自身安全。無論事情大小,都要報告警察。不僅當事人要報警,旁觀者也要幫忙報警。知情不報,只會讓這類錯誤的行為擴散,也不利於政府了解真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