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疫境消費模式變 信用卡支出減6成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酒吧、精品店、餐館和髮廊都被迫關閉,那些還有收入的幸運加拿大人,消費模式也有所改變。
現年28歲的米勒(Max Miller)在多倫多的金融機構工作,他表示:「我的支出方式減少了,除了日常用品,我其他所有的費用都下降,許多可有可無的支出幾乎為零。」
現年59歲的特倫佐(Joann Trunzo)是溫尼辟的一名貸款經紀,她看到銀行帳戶中的餘額更高時起初很驚訝。
「然後我考慮了一下,意識到我平時只是買雜貨,而不出去吃晚飯或逛街,認識到花了多少錢是真的很有趣。」
許多加拿大人在疫情爆發後,有機會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個新的了解,但問題是,支出減少是否因商業停頓導致的暫時現象,等將來商業恢復之後,消費者是不是還對以往的消費習慣三思而後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菜的帳單肯定更高,因為「居家令」期間大家都在家吃飯。但這對於那些自己做飯而又不經常外出用膳的人來說是節省,畢竟自己做飯的價格遠低於餐廳的價格。
加拿大統計局在4月初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雖然近30%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影響其履行財務責任的能力,但近50%的受訪者表示,影響很小或根本沒有影響。實際上,一些加拿大人在疫情期間更有能力履行其財務責任。
例如,許多人不常開車,而當他們開車時,他們會從當前的汽油低價中受益。一些保險公司甚至給予退款。如果某些人通常使用公共交通前往工作地點但現在在家工作,那麼他們也會省錢。
同時,他們不再可以隨意花錢去美甲沙龍、髮廊、旅行、音樂會或劇院娛樂。
但反過來說,這些商舖的關閉,令無數的小企業以及加拿大石油行業陷入困境。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經濟學家追蹤疫情期間消費者的支出狀況,結論是,在截至3月30日的一周中,信用卡支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60%。
金融服務也工作者米勒(Max Miller)說,他打算充分利用他的比平常多的積蓄。
米勒說:「我可能會用更多的錢來還房貸,或者把更多的錢用於投資。」
但是加拿大人已經習慣於大量舉債來為房屋、汽車、旅行和信用卡付款。
今年3月,加拿大統計局報告稱,加拿大家庭每1元可支配收入,就平均有1.76元的欠債。換句話說,我們的支出和借貸幾乎是我們的收入的兩倍。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商史系主任阿納斯塔基斯(Dimitry Anastakis)說,老一輩的人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或經濟困難時期,有了積蓄的習慣或本能,而嬰兒潮一代,新世代和千禧一代則認為,自己是消費者而不是公民。
「他們更注重自己的衣食住行上檔次,這導致信用卡借貸和債務的增加,積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