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涼會令人患上傷風和流感嗎?
「?涼會令人患上傷風和流感」,這個觀念存在不同的年代、文化和族裔,所以有建議謂不要坐近當風處、冬天外出時要多穿衣服和戴帽、頭髮濕了不要吹風等。其實這都是誤傳,但為何傷風和流感多發生在冬季呢?這說來就話長而複雜喇。
傷風和流感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令人生病、而不是天氣,人要感染了鼻病毒(rhinoviruses)、冠狀病毒(Coronavirus)、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等才會患上傷風,和感染了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才會患上流感。
雖然寒冷不是主要,更不是唯一的病因,但?涼與生病確是密切相關:冷空氣會形成生病的條件。
有些病毒在寒冷的天氣較易傳播,例如鼻病毒在較低的溫度會複製得較快。此外,人體的免疫細胞在較高的溫度會發揮較強大的抵抗力,所以,若人體受涼,病毒會複製得更快,但免疫力卻下降。
有研究發現流感病毒在乾涼的環境是處於最穩定的狀態、最不容易被破壞,冷空氣也會妨礙鼻腔粘液和纖毛的功能,未能阻擋病毒的入侵,其他因素也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反應,包括氣溫的驟變、睡醒周期的變化等。
寒冷的天氣使人較多時間處於溫暖的室內,增加互相傳染的風險,將窗戶關閉更容易傳播病毒。使用暖氣令室內空氣變得乾燥,令病毒較容易進入乾的鼻腔。
雖然乾的室內空氣並不會令人生病,但卻可令從打噴嚏和咳嗽出來的飛沫(droplets)和氣溶膠(aerosol)存活得較長的時間。
有研究顯示居住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較容易患上傷風和流感,反之,居住在通風好、又配合較高室內濕度的房間就較不容易患上傷風和流感。就算是戶外,寒冷和乾燥的空氣讓病毒存活較長的時間、較活躍和較容易傳播。
誤信「?涼會令人患上傷風和流感」這個傳言令人誤解患病的真正原因,因而忽略了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其實,預防患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傷風、流感和肺炎(包括在2019-2020年引起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新冠肺炎)的最好方法是:
(一)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1.攝取均衡的營養,不要偏食,不要誤信坊間或電子平台提供的資料,但是未經具質素的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所謂超級食物和神效補充劑、尤其是服用超出標準的大劑量(mega dose),因為這可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2. 充足的睡眠(平均每晚睡六至八小時);
3. 定時的運動,但不適宜做太劇烈的運動;
4. 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緒波動、焦慮和抑鬱,若有明顯的徵狀便應盡早求醫。
5. 接受流感和肺炎鏈球菌預防針注射,由於傷風通常是徵狀較輕和很少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所以沒有防疫針,而新冠肺炎是新的疾病,防疫針仍在研發中。
(二)注重個人衛生:
1. 經常徹底洗手;
2. 不用未經徹底清潔的手觸摸眼、口和鼻;
3. 打噴嚏和咳嗽時要掩住口和鼻;
4. 不要與他人作身體的直接接觸:不要握手、擁抱、貼面、擊掌等,而是採用微笑、揮手、點頭、鞠躬、合十等動作打招呼。
(三)注重公共衛生:
1. 經常用消毒液清潔桌面、門把、按鈕、扶手等,尤其是在公共場所;
2. 有病時應留在家裏休息、盡快康復和不要把病毒傳播等;
3. 若戴口罩,必須戴得正確,否則失去了保護作用,但會令人錯誤感覺得到適當的保護、而忽略其他重要的預防措施。
文﹕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