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25
    星期三

生活關鍵詞:抗疫不忘文學

[2020.03.25] 發表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以「肺炎確診價600萬」作推銷的黃埔花園物業廣告,而該單位實為凶宅同層戶。
不止香港,澳洲悉尼亦有民眾搶購廁紙。早前當地就有兩名女子在超市爭買廁紙而打架,事後遭警方檢控。
圖c
圖d
圖e
2月8日晚上山西省太原市多幢大樓外牆亮起「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字樣,為疫情嚴重的武漢打氣。
1894年香港曾爆發鼠疫,為遏止疫情擴散,英軍當時曾焚燒華人房屋的家具。圖為鼠疫期間約10名戴帽的衛生督導員正在中環嘉咸街及威靈頓街巡視。

【明報專訊】早年有SARS,今有新冠肺炎,同樣的停課,不同的是:如今可是停課不停學。(但也令你可「名正言順」用電腦或手機吧。)在社交平台、新聞每日看了一萬字,也不見得學到什麼中文?非戰之罪,或許是因為你沒有深究用語的出處,在此跟你「補一補腦」。

■肺炎價

當年有「SARS價」,今有「肺炎價」。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潮期間,也許你還未出生,但必定有從長輩口中聽聞過當年「SARS價」的慘G:工資、樓價、物價處於低位,百業蕭條。大家或難以想像人們以「SARS價」購物有多慘烈,但現在的「肺炎價」亦不遑多讓。2月上旬,有地產經紀推銷紅磡黃埔花園的樓盤時以「肺炎確診價」作標榜,引起熱議。另一方面,抗疫物資因短缺而漲價,坊間一盒口罩甚至曾漲價千元,也是另一種「肺炎價」。

■盲搶炎

「盲搶炎」由急症「盲腸炎」諧音而來,源於2011年日本核災,中港謠傳碘能防輻射而出現「盲搶鹽」風潮,後變成諷刺大眾因收到來歷不明的消息,就盲目搶購糧油雜貨,連與抗疫不相關的白米、廁紙也被搶購一空,現象有如「疾病」一般,傳播力甚強。其實早在SARS時,也有傳白醋和中藥材板藍根可以預防肺炎,成了「盲搶」的目標。但這現象亦非本港獨有,新冠肺炎現時蔓延至歐美國家甚至以色列,民眾憂日用品供應短缺,因搶購物資發生爭執近日時有所聞,如3月上旬澳洲悉尼就有兩名女子因在超市爭買廁紙而打鬥,事後遭警方檢控。

內地每逢出現需要他方援助的天災人禍,網民皆愛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鼓勵受難一眾。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與中國的民間物資贈送正是貼切體現。日本不少民間團體饋贈物資時會在包裝外寫上贈語,為人津津樂道,當中以下幾句較著名。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指出,這些贈語看似意思相近,其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可謂反映了抗疫的不同階段。

■贈送物資兼贈言

佛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圖c)

寫在日本捐給湖北高校的物資上,意思是雙方雖身處不同地方,也共享同樣的清風明月,出自日本長屋王寄了千件袈娑給唐代僧侶一事,他望藉此廣結佛緣,在袈娑上繡上這句佛偈。蕭欣浩認為,這件事標誌中日在佛教上的友好來往,如今借歷史事件表達友好和關心,用法優雅且貼切。

友緣: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圖d)

寫在日本京都舞鶴捐贈給大連的物資上,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別友人的詩作〈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蕭欣浩指出,引用送別友人的作品,會突顯雙方地理位置上毗鄰,沒「山川異域」那麼遠,也突顯雙方是朋友關係,而非與陌生人的來往,意境有所不同。

抗疫戰友: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圖e)

寫在日本湖北總商會捐贈給湖北的物資上,出自《詩經.無衣》,是打仗時士兵戰友間的對話,全詩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戰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內衣)。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下衣)。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蕭欣浩分析,這句的文化意蘊跟先前兩句大有不同,更貼近當下的疫情發展,「這首詩講打仗,是危難、緊急關頭……表達了面對當下激烈的戰爭,我們作為戰友會彼此分享,古代是我跟你穿同一件衣服,現代就是我把物資分給你」。我們時常講「抗疫」,這句也正好有「一同戰鬥」的意思。而隨茯戔◇孕[嚴峻,把它比喻為戰爭也不為過。

■山川異域 vs. 武漢不哭?

有人將前述的贈語,跟中國官方及民間的宣傳用語比較,如「武漢加油」、「武漢不哭」等,質疑為何日本人尚可引經據典,而作品發源地的文化水平有所不足,是否「禮失求諸野」?蕭欣浩說兩者本質上不同,未必可直接比較,因一方是正式的贈禮語句,另一方是民間的宣傳字眼,難免用上通俗或網絡用語,沒有對錯之分,「就正如香港人說的『兩盒Thx』,也不是特別『有文化』,不過好笑而已……是以搞笑方式去}淡買不到口罩的不開心」。

他認為,日本學習並保存唐代文化禮儀,流傳至今,其民族禮儀與中國或香港確實有些分別,如日本人會深深鞠躬,會送客人到店舖門口,都是本地少見的。

■知多點

疫症何其多,講得幾多個?

保持衛生是防疫的第一步,穿全套保護衣清洗街道的畫面,會否令你想起「洗太平地」這字眼?這源自香港開埠初期,華人聚居的太平山區(今太平山街一帶)爆發鼠疫,當時殖民政府的防疫措施是「洗太平地」,如清潔華人的住處及街道、用白灰水殺菌等。當年的疫情有多嚴重?除了看歷史書,還可看看文學作品。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程中山博士翻查資料,僅見一首寫疫症的詩流傳下來,是清代多次取道香港北上赴考的何祖濂所寫之〈鼠疫歎〉:

甲午春夏交,鼠疫初流行。

人滿豈為患,天道胡可憑。

此中若有物,來去渾無形。

臭味L相感,百死惟一生。

朝且不慮夕,道斃紛難名。

死亡越數萬,目慘心自驚。

英夷重防疫,苛例嚴相繩。

十室九逃避,如遭火與兵。

今迅閱五載,菑害仍頻仍。

廛肆久寥落,安居嗟未能。

歸舟望江岸,氣象何凋零。

器物且焚盡,餘火光熒熒。

此劫竟誰料,今昔都殊情。

還念故鄉土,悲憤空填膺。

程中山認為此作結構完整,內容全面,既講當下疫情,亦提及經濟環境,而且文字淺白,即使中學生亦易於理解。詩中「此中若有物,來去渾無形」形容疫症的傳播來去無蹤,跟現時疫情亦有相似之處。「百死惟一生」、「道斃紛難名」、「十室九逃避,如遭火與兵」,形容病死者眾,人民逃亡。程認為雖然有點誇張,但也講出當時的慘G,人民甚至無以安居。程中山說,詩成於1898年,事隔1894年的鼠疫4年,市道仍然凋零,疫症對社會的影響可想而知。

文:鄒靖儀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部分資料來源:《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舊體文學卷》

[語文同樂 第434期]

更多教育
神回覆:貓奴的心思
【明報專訊】在「貓奴」的內心世界,貓咪就如「主子」,新罐頭、新玩具、新貓抓板樣樣侍奉周到。假如你是「貓奴」,朋友看見你「吸貓」時的癡迷樣子,... 詳情
IG故事:起H,梳洗,更衣,出門。
【明報專訊】■夏敏蓉(顯理中學,中五)… 起H,梳洗,更衣,出門。 此刻,還不過是早上五時四十分左右。 踏上單車,前往碼頭... 詳情
文字定格:小籠包
【明報專訊】位於石籬的一家上海菜小店,食客的滿足遠超店舖的空間。小店佇立在行人斜路,入口趟門只容一個身位,踏入店內半步就是木紋圓_和佈滿小刮... 詳情
古文化談:古人抗疫對策
【明報專訊】戴口罩、勤洗手、用漂白水清潔家居……近日身處香港的人,對於這幾項措施,想必不會感到陌生。現代人面對疫病時,會採用各種防疫措施,但... 詳情
想像發酵:激動篇
【明報專訊】當情緒過度高漲或低落,人們或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你會怎樣排解?大叫大哭?找人傾訴?還是如網絡潮文中「打爆電視」?下列的四字詞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