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攻略:卷一應試思維 (19).選項淘汰賽
【明報專訊】以下為2017 DSE的一條題型(2分,題目略為改動)︰
根據以下引文,回答問題。
是故堯、舜、禹、湯,君之鏡也;稷、契、伊、周,臣之鏡也;孔、孟、程、朱,士之鏡也。(俞長城《全鏡文》)
引文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1) 正反對比
(2) 借古諷今
(3) 引用典故
(4) 善用排比
A. (1)、(2)
B. (3)、(4)
C. (1)、(2)、(4)
D. (2)、(3)、(4)
◆應試思維直播︰
(1) 我最喜歡答選擇題,對就全取分數,較為客觀。
(2) 題目的提示是「根據以下引文」,這一題,我根本不用理會原文。
(3) 每個選項都有點像答案,有點難搞,實施選項淘汰賽吧,哪一個必然對?哪一個必然錯?
(4) (4)必然對,因為最客觀。「排比」的定義是指三句或三句以上意義相關、句法結構相同、字數基本相等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勉強可稱為寫作手法。
(5) 引文符合定義,特別是用了兩個分號作分隔,讓句子變成並列形式。不必多想,先淘汰A。
(6) (2)很難說得通。借古之意有了,諷今則絕不明顯,最近的已是孔、孟、程、朱,難言「今」。其次,鏡指的是模範、典型,並非負面的諷刺。
(7) 我仍有些懷疑,順道驗證一下(3)吧。引文那些人都是正面的君、臣、士代表人物,有正面的故事才能稱為典範。
(8) 客觀而言,此屬典故引用,雖只是代表人物,但我有九成信心(3)是對的。
(9) (1)是沒可能了,以上全部都是好男人,有正沒反,難言對比。
(10) 連帶之前對(2)的懷疑,我終於熱情地擁抱了B,狠狠地淘汰了D。
◆答案︰果然是B。(2分)(蒲葦按︰此題大概只有50%同學答對。)
■小知識
借古諷今
淺釋:
又稱「托古喻今」。借評論古代某人某事,對現實作出諷喻。
例子: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借古);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諷今)。
蘇洵〈六國論〉
(作者借六國賂秦而亡的故事諷刺北宋統治者應以歷史為鑑,不要再對外採屈辱退讓的政策,以免重蹈六國覆轍。)
手法優點:
(1) 可以無所忌諱,又能令讀者有思考空間。
(2) 可以收意在言外之效。
(3) 借用史事,道理清楚,更具說服力,讀者也更容易明白。
.蒲葦 - 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等。
文:蒲葦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