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LPR定貸息 可減降準次數
為改善貨幣政策傳導能力,人民銀行在2019年8月改以中期借貸便利(MLF)作參考的市場報價貸款利率(LPR),作為銀行新批貸款的參考利率基準,從而加強人行對銀行貸款利率的控制能力。上月28日人行進一步宣布,銀行需由2020年3月至8月底,與客戶協商將現存所有浮息貸款的定價基準全面轉換成LPR。分析認為,此舉令貨幣政策傳導更暢順,日後能減少降準次數,但不代表未來沒有降準需要。
近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行自2018年起已全面降準6次(見圖),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指出,雖然降準使銀行間拆息下降,但不代表銀行願意降低向客戶貸款的利率,結果實際貸款利率變化不大。當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後,不論新增或現存貸款均以LPR定價,息率可每月調節,有助令貨幣政策傳導更暢順。如果資金能發揮應有作用,日後降準的次數便可減少。不過資金成本雖然下降,但市場對流動性仍有需求,未來貨幣政策仍以寬鬆為主。
中信証券分析師明明預計,人行會在利率轉換完成後調降MLF令LPR下跌,而存量浮息貸款利率下跌,會使部分銀行利潤降低,令新增定息貸款利率有上調壓力,部分議價力弱的中小企會因此被拒於貸款市場以外。因此,他認為,人行亦要推出其他措施去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包括繼續降準減息、給予中小銀行的定向寬鬆等,以鼓勵銀行借貸予中小企。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就預料,3月1日前人行應不會調整任何政策利率及LPR利率,仍會以全面降準、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等渠道推動銀行增加信貸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