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17
    星期四

時事議題:面上動刀為自拍

[2019.10.17] 發表
韓國整容業發達,首爾地鐵站隨處可見整容廣告。
藝人艾美琦往台灣整容後,自拍術後滿貼着膠布的照片。
藝人楊穎自出道後整容傳聞不斷,她曾赴醫院接受鑑定,以證沒有整容。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自拍與修圖熱潮下,更多人希望擁有更美外表。據美國臉部整容與外科學會2017年調查,55%外科醫生遇過為了自拍照變得更好看而要求整容者,比例較2016年的13%大幅上升。世界各地的整容文化有什麼趨勢?整容手術有什麼風險?

◆世界各地整容風氣概况

韓國

韓國整容業名聞遐邇,約1000家醫院和診所有提供整容服務,亦是全球整形外科醫生佔全國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指出,韓國有兩成婦女曾整容。韓語翻譯員韓影彤2019年4月於《明報》撰文指出,韓國是外貌至上主義國家,而大眾對「美女」的要求顯然比對「俊男」的要求高,有女明星為迎合大眾,靠整容令外貌更精緻。英國廣播公司(BBC)2015年引述整容醫院院長金炳鍵解釋,韓國人整容盛行的原因包括明星效應,如崇拜偶像的影迷希望通過整容達到跟偶像同樣的效果,而且韓國女性不怕為改變容貌而「動刀子」,不惜代價追求美。

香港

養和醫健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馬芳蔭2016年8月表示,市民整容有五大高峰期,包括中學畢業、大學畢業、求職、拍攝婚紗照及中年,而升大學整容個案中主要是割雙眼皮及割痣。有交友公司於2018年9至10月期間訪問113名男性及98名女性,調查顯示七成男性及約六成女性求偶時不接受對方整容,主因是覺得容貌體態不真實。若伴侶已整容,約六成半男士不願意公開伴侶曾整容,亦有逾六成女性不接受對方隱瞞及願意公開伴侶曾整容。

中國內地

近年更多內地人赴韓整容。韓聯社網站2014年10月報道,2009年尋訪韓國整容外科的中國人只有791名,而據韓國保健福祉部2014年資料,2013年赴韓尋訪整容外科的外國人以中國人佔最多,達1.6萬名,佔比67.6%。而隨網絡紅人文化大熱,大眼睛、下巴尖等「網紅臉」亦影響內地青年審美觀,更有青年整容以望當上網紅。20歲內地網紅韓安冉稱16歲開始不斷整容,共整了逾30次,引起網民熱議。《廣州日報》2015年報道,不少赴美留學的中國人通過整容提升自信,以求擺脫「東方臉」。

美國

美國臉部整容及重建外科學院2019年1月發表調查指出,2018年美國整容風氣年輕化,72%做整容手術或注射美容療程者低於30歲。報告提出最近的整容潮流為「保持自然」,比起從前流行整成名人Kylie Jenner般的豐厚嘴唇,現更注重整容效果自然。

英國

整容並非女性專利,2019年4月BBC調查約2000英國人發現,約50%的18至30歲受訪男性考慮做整容手術。提供搜尋非手術美容服務如肉毒桿菌毒素療程的網站Save Face指出,登陸網站的男性人數已超過女性。該網站發言人稱社交媒體的照片及真人秀節目中名人的外表,促使男性更希望改變他們的身體。但該網站亦指出,男性更容易淪為非正規美容手術的受害者,因為他們通常不願意告訴他人自己有意做美容手術,以致接收資訊不足,較易跌入美容陷阱。

◆相關新聞

整容風險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與多個傳媒2018年11月聯合發表偵查報道,揭開隆胸物料具致癌風險。報道揭露即使是著名植入物生產商,都會使用未達醫學臨牀應用級數的物料,而且植入物破裂、滲漏引致疼痛甚至免疫系統毛病、稀有癌症等事故繁多,當中以全球數以百萬婦女隆胸所用的絨面(textured)填充物致癌的風險最高。報道稱愈來愈多科學文獻指出,絨面隆胸物料與罕見癌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有關,全球至今已知615宗個案,其中16人死亡。報道指出,各國監管不夠嚴謹和有系統追蹤,生產商也隱瞞隆胸傷害報告。

.修圖風氣盛行(圖)

■模擬試題

◆資料A:調查

不滿意的身體部分(可選於多一項)(圖)

◆資料B:綜合報道

修圖軟件愈來愈普及,部分更內置於攝影程式。以Snapchat為例,用家可輕易修圖,如拉長睫毛、放大眼睛、修改面部瑕疵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亦方便更多用家上載修圖後的自拍照,與同學、朋友及家人分享。有使用修圖軟件的用家表示,每次修圖後都感到更自信及滿足,心情會變好。

美國波士頓大學學者Neelam Vashi認為,修圖程式使很多人迷戀自己在社交媒體和照片上的樣子,而即使用戶改用傳統化妝技巧,大部分也不能達到修圖後的效果。若用戶拒絕照鏡看清現實或細看正常照片的樣子,只會讓自己感到不快樂。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資料C:網誌(經刪節)

不少人過度修圖,結果相片與真人有太大落差,網民會用「照騙」揶揄這種行為。一張經過細心修改的自拍照,可以換來眾多的讚賞及關注,但當一個個所謂「瑕疵」的個人特徵被修改和剔除後,剩下來的只是不真實存在的幻象,那幻象根本不是自己,即使在網絡得到再多的稱讚,但其實都與本人毫無關係。

關掉電腦,放下手機,我們還是要用本來的樣子生活。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各具特質,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們身上的一些特點是「瑕疵」,但其實這些特點也是組成我們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擁抱這些「瑕疵」,與「瑕疵」共存,才能顯出自己的獨特之處,自信地過每一天。

資料來源:〈Selfie惹的禍〉,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張勇傑,2019.05.20

◆資料回應題

(1) 資料A反映受訪的本地女性持什麼價值觀?

(2) 根據資料B及資料C,描述使用修圖軟件可能帶來的問題。

■延伸回應題

(3) 「修圖文化對青少年個人成長的弊多於利」。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社教化(socialisation)

自我形象(self image)

定型(stereotype)

自尊(self esteem)

[通通識 第601期]

更多教育
建政70:傳統中華文化起變化
【明報專訊】新中國建政70年來,經歷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2010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及社會急速發展下,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 詳情
摘星拆解:國際協議 能解決氣候變化?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2019年9月23日在紐約舉行。致力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16歲瑞典少女通貝里(Greta Th... 詳情
透視救援:愛心司機  盼終結性暴循環
【明報專訊】2019年8月南非一名19歲女生慘遭強暴和殺害,引發當地對性暴力和女性權益的關注。南非是婦女被殺和強姦率高企的國家之一,2018... 詳情
跆拳道  以禮開始  以禮結束
【明報專訊】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跆拳道這項源自韓國的運動,又或看過運動員一身白色裝束加一條腰帶,大喊一聲後徒手逐一打碎木板。事實上跆拳道不止於此... 詳情
世界這樣大:拆解跆拳道精神
【明報專訊】跆拳道起源自韓國古代民間自衛術,及後發展成國技,是一項利用手和腳搏擊的對抗運動。跆拳道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起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