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港學生課後昏睡 應騰時間玩耍思考 芬蘭學者倡中小學2時下課
【明報專訊】芬蘭教育冠譽全球,不少國家和學校紛紛借鏡。芬蘭教育家Pasi Silander指出,芬蘭教育旨在讓學生學習在智慧型社會的必要技能——思考能力,惟因文化和背景差異,不可能依樣畫葫蘆,把芬蘭教育系統完全套用於香港。他提出3項改善本港教育的建議,包括縮短課時,中小學提早下午2時下課,騰出時間讓師生思考所教所學,另建議老師改變教學方法和引入電子化教學。
主力推展電子化教育的芬蘭著名教育學者兼電腦科學家Pasi Silander,早前到港主持研討會,他接受本報訪問指出,芬蘭運用「主題式教學」(或「現象教學法」),概念跟香港「跨學科」學習相近,讓學生圍繞一主題研究,從中學到不同知識。他比喻學習為薄餅,不能只學習其中一角,需拼合多塊才會完整。他舉例以「人類」為主題,當中涉及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每部分也環環相扣,教師不再劃分科目,單向提供資訊,反而讓學生發掘知識,「學會自行學習」。
芬蘭上課5小時 逾半校無家課
熟悉本港教育的Pasi Silander稱,香港10多年前上學時間比現在短,較多半日制校,現在轉為全日制校後,他看到學生下課後都在車上昏睡,沒有時間休息和玩耍,認為香港學校可縮短上學時間。他指芬蘭的課時不長,大約只有5小時,逾半學校都沒有家課,學生有更多時間玩樂。他明白家長或會認為功課愈多,學到的東西愈多,但繁複的課業並不有助啟發思考,腦部充分休息才能有效學習和吸收。
倡試現代教學法 棄黑板書桌
教師培訓方面,Silander建議他們嘗試更多現代教學方法,同時政府要相應提供更多在職培訓。他稱芬蘭規定教師每年花5天在職培訓,教師一起研究不同教學方法,但明白對比香港,芬蘭教師有較少行政工作,教學時間也較短,可更專心研究。故他認為需支援和補助香港教師,獲更多培訓機會;同時,若教師無從入手,他建議可嘗試某幾天改變課室設計,移走桌子,不用黑板,教學方法定有所不同。
推電子化教育 記錄學習過程
另外,Silander也建議香港推行電子化教育。他稱,芬蘭學校利用電腦為學生製作學習履歷,學生可記錄整個學習過程,讓教師在過程予以協助和回饋。不過,電子化並非只是一台手提電腦,他稱「Pedagogy first, then computer follows (教學法為主,電腦為輔)」,若教學模式不變,使用電腦也不會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