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食堂:鴛鴦
【明報專訊】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想起鴛鴦,有時因為故人,有時是在思考飲食文化。今天坐車看茧‘~的香港,有種無法言喻的陌生,忽然想起也斯的詩作〈鴛鴦〉。
〈鴛鴦〉我談過不少次,用來談殖民、談香港文化,是很好的例子。耐讀的作品就是這樣,在某個時刻,身處某個坐標,走到某個層段,文字與境地結合的重溫,匯聚成新的啟悟和感受。
「這分寸還能掌握得好嗎?」,記得詩中一句談到茶味的濃淡,煲茶當然講求分寸的掌握,太濃變得苦澀,太淡顯得單薄,所謂「火候」就是這麼一回事。
飲食從來是追求精準的過程,過猶不及。立身行事何嘗不似煮水煲茶,哪些人只能是淺嘗的泛泛之交,哪些事難免要慢火煎熬,如何拿首賰ヰ漕滷欓刓u,得由經驗和挫折中累積,我仍在努力學習的途上。
「可是壓倒性的,抹殺了對方?」鴛鴦以奶茶、咖啡相混合,無論哪一種太多,都會失去平衡。有人說,奶茶和咖啡的比例應各佔一半,當然各家也有自己的秘方。
有些人愛香濃,啡多茶少。有些人愛香滑,啡少茶多。畢竟個人口味歸於個人,比例也不過是浮動的指標。但若然有人屬意啡或茶的比例極多,要將瀑布}進一抹淺水,鴛鴦不成,反成了一種抹殺。
「八卦與通達,勤奮又帶點散漫」,或者是你和我的寫照。我們在多元文化下成長,培養出鴛鴦一樣的個性,早餐一啖火腿煎蛋香腸,再接一啖炸菜肉絲米粉,究竟如何混雜,肚皮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東西混和以後,已經不再純粹,無法斷然分開,造就多少獨特的一面。「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說的是鴛鴦,說的是香港,或許說的也是你和我。
■知多點
鴛鴦是香港人獨創的飲品,結合奶茶和咖啡的長處,展現香港人靈活變通的能力。鴛鴦後來有不同變奏,例如「鴛鴦紅豆冰」,以鴛鴦代替淡奶或椰奶,增添幾分成熟。有食肆出售「兒童鴛鴦」,是阿華田和好立克的混合,不似奶茶、咖啡含有咖啡因,更適合兒童飲用,不過濃香稠滑的配搭就完全消失了。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常任電視節目《學是學非》、《粵講粵降迭n學者嘉賓,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