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兩醫院引入 教授:政府顧慮多
【明報專訊】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早於2016年已研發出三維超聲波成像技術,並陸續取得歐盟及澳洲註冊,惟「1.0」版本重近150公斤,不便攜帶,至今僅南區的根德夫人兒童醫院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設有。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鄭永平說,由於「1.0」版本所需位置較多,令有意安裝的私家診所卻步,亦無法在其他公立醫院放置系統。他表示,最希望可以在衛生署轄下的專科門診診所引入系統,令更多小孩懷疑患上脊柱側彎時,可免受X光輻射風險,盡快確診,加快治療過程。
鄭永平說,與衛生署一直有溝通,雖未有特別提起,不過明白到政府有多方面顧慮,對新事物或技術需要更多時間去接受。他最希望可與專科門診診所溝通,將「2.0」手提版帶入診所,盡早為小孩診斷,同時毋須擔憂輻射風險,可持續為小孩定期檢查。
盼將手提版帶入專科門診
鄭永平亦說,其他地區的學者對三維超聲波成像技術可為脊柱側彎的治療帶來突破感鼓舞,特別點名提到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醫學中心,多次追問「2.0」手提版本的實體模型,並說對方已經以此技術完成多項有關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研究。鄭永平表示,歐洲的研究結果不適用於所有地區的人,畢竟遺傳、基因及生長習慣與環境都會影響調查,所以希望稍後可申請資助,與內地相關機構合作,做更多大規模、集中亞洲青少年的研究,令脊柱生長的醫學紀錄更完整及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