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實踐﹕天台裝太陽能板 了解上網電價
【明報專訊】「上網電價」這議題通識科經常提及,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的校園內,「上網電價」就實踐於其天台上。該校天台安裝了28塊太陽能光伏板,並賣電給電燈公司,學生上通識課可現場考察。參加的學生和教師都說,課堂變得更有趣,更能刺激多角度思考。
文:古晨燕
圖:賴俊傑、學校提供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獲九龍樂善堂時任主席李聖潑捐款,2018年暑假安裝太陽能光伏板,並加入「上網電價計劃」,以每度電5元的價格售予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每年能獲約2萬至3萬元。該校通識科副科主任陳曉燕說,所得款項會成立基金設獎學金以及添置科技設備,「用回學生身上」;各科教師亦「物盡其用」,結合太陽能於教學,通識科便讓學生透過「太陽能發電」,討論可再生能源之利弊、現行「上網電價計劃」有何改善之處等。
藉太陽能發電 討論可再生能源利弊
學校天台有了太陽能板,學與教都「活」起來。「我們會上天台看太陽能板的結構,較生動有趣,不會只是(坐在課室)看短片那麼死板。」樂善堂梁銶琚書院中六生許懿珩和吳詠懿都這樣認為。學生唐宇辰說,很多時學生對「能源科技」的印象是離生活很遠,顯得高不可攀的,日常生活難接觸,「學校有太陽能板,讓我們感覺到這種新興能源就在生活當中,上課時更容易理解,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感覺很新穎」。
教學更互動 刺激學生多角度思考
通識科教師方美玲表示,如今教學可更互動,也能刺激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會問一些平時不會問的問題,例如太陽能板為何全部向一個方向」。課堂上學生也能從棄置太陽能板導致的污染問題,引伸討論氣候變化、國際協作、發達國和發展中國家責任等涉及「全球化」單元的議題,實踐「跨單元」學習。學生梁聿銘便表示,學校善用天台空間,激發她思考社區內其他空置建築的用途。
■相關概念
上網電價(feed-in tariff)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思考問題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通識課學到的概念嗎?試舉出例子。
[通通識 第5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