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回顧﹕2018年焦點新聞回顧
【明報專訊】高鐵通車 落實「一地兩檢」
(港、中)
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從香港西九龍站出發,毋須轉車直達內地44個高鐵站,包括短途至廣州南、長途直達北京等。高鐵啟用前,政府預測2018年平均每日乘客量約8萬人,截至11月29日,高鐵總乘客量約340萬人次,即平均每日約5萬人次,乘客比預期少。運房局表示乘客量雖低於預期,但毋須政府或九鐵公司補貼,並稱首兩個月乘客量不足以推算乘客對高鐵的長遠需求。立法會6月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一地兩檢正式落實,即在西九龍站設內地口岸區,執行內地法律及入境程序。自條例通過及刊憲後,5人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案件在10月30日開審。12月13日,高院法官周家明頒判辭,裁定一地兩檢合憲。
中美貿易戰
(中、全)
美國宣稱為針對美中龐大貿易逆差、中國盜竊知識產權和強制技術轉讓,將對近1300種、逾5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徵收25%關稅;中國批評美國「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提出開徵指定美國進口產品25%關稅反擊。9月,美國對逾2000億美元(約1.57萬億港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10%,預計到2019年1月提高到25%。國務院同月亦決定向約600億美元(約4700億港元)指定美國進口商品實施5%或10%關稅。
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後,中國同意從美國購買「非常大量」產品,美方同意暫緩1月加關稅措施。雙方將就知識產權保護等談判,爭取2018年3月或以前完成,否則美方將繼續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增加關稅。
人大通過修憲案 國家主席任期撤限
(中)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以2958贊成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僅有2票反對,3票棄權,1票無效。修正案通過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確立各級監察委員會為國家機構的法律地位,並且刪除關於國家主席、國家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條文,意味國家主席任期不再受任期限制,可多次連任。
沙中線工程屢傳醜聞 紅磡站月台鋼筋造假
(港)
5月下旬,港鐵沙中線紅磡站月台工程被揭有鋼筋接駁位造假。同年8月,政府調查發現港鐵6月15日提交的沙中線紅磡站工程問題報告與7月13日提交的圖則「彼此不相符,互相矛盾」,包括使用未經屋宇署核准的圖則興建月台層板、施工時較原設計少用約2000個螺絲帽等。事件揭發後,港鐵5名高層離職或提早退休,主席馬時亨則留任處理事件。
沙中線紅磡站工程調查委員會10月22日開始聆訊。為檢驗鋼筋接駁位,12月5日路政署聯同港鐵公布鑿石屎檢查方案,港鐵將鑿開東西及南北走廊月台層板共80個位置,讓最少192個鋼筋或螺絲帽外露供檢查,委員會預計於2019年2月底提交報告。
新疆設「再教育營」 多國政府憂侵犯人權
(中、全)
8月10日,聯合國反種族歧視委員會成員麥克杜格爾(Gay McDougall)稱,據可靠報告,新疆有數百萬名維吾爾族和穆斯林少數民族被迫進入「灌輸政治」的再教育營。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發表報告,指中國政府任意拘押和不當對待新疆穆斯林,控制他們的日常生活。
中方一度否認有關說法,但外交部長王毅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認新疆有「再教育營」,並表示這是中國政府為反恐、負責任所做的必要措施。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15個國家的駐華大使聯署要求與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會面,解釋拘留維吾爾族等指控。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西方外交官及記者可前往新疆,但不得干涉中國內政,外交官調查新疆「人權狀G」已超出職責。
保安局首引社團條例 禁香港民族黨運作
(港、中、全)
9月24日,保安局長李家超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繼續運作,是回歸以來首次有政黨在社團條例下被禁止。李家超表示,該黨雖未有實質暴力,但該社團多次公開表明要用盡一切有效抗爭,不排除使用武力,故他要顧及公共安全和秩序,列香港民族黨為「非法社團」。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言人在社交媒體Twitter發文,表示美國政府關注港府禁止民族黨運作,強調美國支持言論自由、和平集會和結社。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要求有關國家和機構「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聯合國警告 僅剩12年阻暖化災難
(全、能)
10月8日,聯合國發表《IPCC 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將地球可承受升溫警戒線改為1.5℃,並預計最快2030年會到達新警戒線。在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前,近10年的科學研究都假設氣溫水平超過工業化前2℃是地球可承受的安全極限,報告強調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升溫1.5℃而非2℃,可避免一系列氣候變化影響,如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水平可減少10厘米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強調,人類要在四大範疇——能源、工業、土地使用和城市管理上實行「快速而深遠」及前所未有的轉型。
施政報告推「明日大嶼」 造價料5000億
(港、能)
10月10日,《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在交椅洲和喜靈洲一帶興建1700公頃人工島,並在屯門、欣澳等地填海,合共2100公頃,將提供大量土地興建房屋。
守護大嶼聯盟、土地正義聯盟等團體同月14日發起遊行反對計劃。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關注人工島造價,政府消息稱造價達4000億至5000億元,擔心耗盡港府儲備。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表示,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如要在大嶼山水域建人工島,設計須能應付逾10米高湧浪。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明日大嶼」只是願景,落實計劃須有步驟及時間表,不一定要一次過填足1700公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劉振江認為,近年人口及樓宇老化加劇,填海1200公頃是最低要求,人工島上有商業樓面,賣地可抵消填海成本。
基因編輯嬰誕生 掀道德爭議
(中、衛)
11月25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Lulu和Nana的經基因編輯、對愛滋病毒免疫的女嬰在內地健康誕生。現時全球多國禁止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事件引起倫理爭議,內地122名科學家對此強烈譴責。有意見質疑參與者是否有足夠資訊作決定。內地多名法律工作者表示,內地有法規禁止受精卵體外培養逾14天,但罰則不清,不足以震懾違法者,但司法機關仍可介入調查。南方科技大學發聲明稱,有關研究嚴重違背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將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國家衛健委表示,已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認真調查核實,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67%港女不想生育 稱「土地問題」礙性生活
(個、港)
12月4日,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公布每5年一次的全港「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是次調查於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訪問逾2500名市民。結果發現近15%受訪女性「仍未決定是否生育或再生」,相關比率為調查於1987年以來新高;67.4%受訪女性表示「不想生育或再生」,主因經濟負擔重及責任太大。另外,受訪者每月平均行房3.7次,有27.4%受訪婦女稱因「生活空間擠迫」及「與孩子同住一室」影響性生活。
個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港 = 今日香港
中 = 現代中國
全 = 全球化
衛 = 公共衛生
能 = 能源科技與環境
[通通識 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