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科技醫療雙刃劍 小心規劃須趁早
【明報專訊】科技正顛覆各行各業,醫療、衛生及保健業亦同樣受影響。據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今年2月公布的報告,10年內,人工智能技術將加強支援醫療診斷、發展新藥等;而自動化醫療設備如手術機械人,亦將進一步協助治療。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相信,適當地應用人工智能(AI)技術,或有助減輕醫生的工作負擔及下更準確的決定,而現在要把握時機做好規劃,「未來將會愈趨複雜,如果現在不開始預測問題及研究解決方案,到時麻煩大了」。
明報記者 林穎茵
曹文凱於今年10月發表了一篇有關醫療政策的文章,寫道:「科技的突破正為醫療及健康領域帶來轉變,但亦難免有風險及對社會產生影響,我們要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希望每一人都參與
作為專門為美國政府及世界各地提出公共衛生政策建議的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預視到,科技是雙刃劍,一方面可將醫療發展向前推進,例如發現早期腫瘤;以新式療法治療,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精準治療;利用數碼科技及大數據分析了解疾病成因;以人工智能技術實踐個人化治療方案等。
與此同時,曹文凱亦相信,科技正為醫療界及社會帶來新挑戰,包括醫療成本上升、醫護人手知識層面上的改變、監管機構是否能與時並進、使用新科技時要注意的道德規範等。
他認為,現在是規劃未來的重要時間,同時引起更多討論,「我們正為此領域引起更多注意,帶更多專家一同討論,尤其在訂立法規監管上尋求共識;另一方面亦希望每一名市民都參與,因為受影響的將會是社會大眾」。
前線醫護壓力全球問題
在未來獲得科技幫助之前,曹文凱指出,全球前線醫護人員正面對龐大壓力,「以往醫護照顧病人的時間更多,是單對單的服務,但目前病人太多,又有很多行政工作,令他們吃不消」。他說,美國國家醫學院去年發起了促進醫護身心健康的行動,鼓勵參與機構找出適切方法為醫護減壓,長遠保持醫護體制的完整及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