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04
    星期日

回首多樂事:人工不夠 自豪感搭夠

[2018.11.04] 發表

【明報專訊】「人工不夠,自豪感搭夠,因為《明報》新聞權威,大陸、台灣、國際有什麼事,通訊社、日本報紙都引述明報報道。」 回首逾半世紀前的「家庭式」報館,兩鬚微白的花仔說明報記者曾經很快樂。

加薪最多30% 想更多

「那時(1960年代)300元人工,加薪(分)10%、20%、30%,現在來說是天方夜譚。」花仔說那時吃碗雲吞才3毫子,加幅已不錯,但他們想加更多,笑說「加人工Do Re Me」,豈料有「鬼頭」告訴查良鏞,翌年查拍拍花仔肩膀,說「今年不會Do Re Me」,即會加多一點。

明報創辦初期出手闊綽,與查惺惺相惜的作家倪匡憶述,1961年稿費市價每千字3至6元,查給他10元。不過,據《金庸與報業》,在1970年代,明報那些格子名氣漸大,稿費卻不是業內最高,許多人多年沒加稿費。

上市後給老臣子大額支票

然而,老臣子口中的查良鏞始終沒待薄伙記。「上市後,(查)給高級職員一人一張支票,幾錢不要說了,最少六個位,他私人給的,與公司無關,是給老臣子的。」花仔說查從不炒人,有記者拿報館的相機去典當也不炒,只叫經理部批錢再買。

廣東話半鹹淡遭整蠱

那時北角的報館有社長室,查良鏞常在房裏寫社評,不理報館操作。花仔說後來查要戒煙,「有時走出來,借頭借路,笑笑口,(問)今日有乜新聞?還不識做!即拿包煙出來啦!」煙放案頭,查先拿一口,再拿一口,然後走回社長室。

外表嚴肅的查良鏞說話不多,員工對他又敬又畏。有不時接近他的員工說,其實查人很好,在升降機碰上同事,會先打開話匣子,有時會問人住哪裏,但那些被問住處的員工未必聽得懂老闆不鹹不淡的廣東話。嘴角微揚的花仔此時未說先笑:「有時會整蠱他,『查生,你諗掂未?』佢話:『未×掂』」

報館包伙食 新年「開賭檔」

花仔說舊日的報館無壓力,曾在《明報晚報》任採訪主任的第二任查太會帶記者去旅行,上午遊新界,下午上班,過年又會上查家把酒談歡,年初二則在報館「開檔」賭啤牌牌九。平日報館則「三餐無憂」,午飯晚飯消夜有專人煮。明報遷至灣仔時,三樓是編輯部,四樓有廚房,廚房供員工開餐。這傳統保留至北角報館,那時每晚10幾圍,每圍8人,四餸一湯出自肥伯的手。

後來明報遷入柴灣,廚房變外判飯堂,包伙食換了資助光顧飯堂的飯票,家庭式報館已是上市企業。花仔說不喜歡外判飯堂,始終回味舊時伙食。那美味大概不是加了味精,而是歲月過濾了回憶,只留下甜美。

更多港聞
港珠澳橋人流破紀錄 團客改坐船 昨出入境人次逾7.8萬 分流散客團客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第二個周末,昨日大橋出入境旅客數目破紀錄有逾7.8萬人次。穿梭巴士營辦商昨起增加巴士數目疏導人流,又將散客和旅行... 詳情
【明報專訊】運輸署及金巴營辦商昨起推出多項措施分流旅客,記者昨日在早、晚繁忙時間分別到珠海及香港口岸觀察,兩個口岸均已將散客及團體客分流到不... 詳情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東涌常現人潮,東堤灣畔在昨日傍晚有大量市民和遊客聚集,等待乘搭由東涌市中心開往大橋香港口岸的新巴士線B6,有居... 詳情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韋東慶昨稱目前中華白海豚數量比以前更多,但本港漁護署7月發表的監察報告顯示,近年中華白海豚數量跌,過去3... 詳情
山竹阻出遊 換心機會從天降 等候5年 心衰竭青年重生
【明報專訊】冰冷的手術台上,22歲心衰竭青年范成榮(成成)凝視?天花,還不知是否最後一眼看人間,轉瞬已昏睡過去。醒來一刻,新的心臟怦然跳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