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想找蟲……
了解棲息及行為特質
昆蟲有什麼吸引?兩爺孫異口同聲,Mark說:「我喜歡昆蟲變化多端,例如牠原本是毛蟲,很快又會變成蝴蝶,很有趣。」爺爺李熙瑜博士說:「昆蟲有很多變化,其實牠們和人一樣,也會有群體活動、有社會性、也會分工,很有趣的。」昆蟲隨處可見,可是要仔細留意,否則便發現不了牠們與別不同之處;要經過研究觀察,才會知道牠們背後的有趣習性。
Mark特別愛留意昆蟲,他說:「小時候開始就會在爺爺家中對開的花園草地找蟲。」爺爺補充:「草多樹多的地方附近會有較多昆蟲出沒,那些植物是昆蟲的寄主,而且昆蟲各有喜歡吃的植物,如植物多樣,較大機會看見多種類的昆蟲。」換言之,如家附近有草地、有植物,昆蟲就會有機會出現了!
Mark隨爺爺學會尋蟲技巧,當看見四周都有植物時,怎樣才能更有效率、更快捷找到昆蟲呢?
■封面問題開估!
捉蟲3招
1 樹葉/植物有被啃吃過 ,這表示曾有昆蟲「開餐」。封面圖中爺孫倆拿起的樹葉就被蟲吃掉一大片呢!
2 樹葉/植物或地上有昆蟲排泄物,是一粒粒小小的、黑色一點點的樣子
3 樹葉/植物上出現「腫瘤」,仔細留意,樹葉上有時會突起一顆顆的綠色泡泡,這些叫作「癭」(粵音:影),是植物受到昆蟲的分泌刺激後生出的,癭會包茤讕峈漣Z呢!(圖a)
■STEAM生物常識
寄主
植物是昆蟲的寄主,因為昆蟲以植物為主食,沒有植物昆蟲難以生存呢!
■知多點
趨光性
爺爺還有一個尋蟲小秘訣,有些昆蟲具有「趨光性」,即會喜歡向光源靠近,黑夜想找蟲,可以從光亮的地方入手了。
■STEAM生物常識
昆蟲的6種社會屬性
昆蟲有不同特質,有些天生愛獨來獨往,有些則群居,跟牠們的「屬性」有關。昆蟲界有6種社會階層的「屬性」——獨居、亞社會性、群居、準社會性、半社會性、真社會性。白蟻和螞蟻就是真社會性昆蟲,不止會群體生活,還會有嚴謹的分工及階級觀念呢!
「真社會性昆蟲」有三項條件:
1. 族群內有多個世代重疊(即爺爺、爸爸、自己等三代同堂)
2. 族群成員會一起照顧幼蟲
3. 在繁殖上會有階級分工(族群內有些會專門繁殖、有些則不會繁殖,只會負責照顧)
來看看螞蟻,有蟻后、工蟻和雄蟻,雄蟻負責和蟻后繁殖、工蟻照顧蟻后、蟻后當族群領袖、繁殖下一代,工作很分明呢!牠們身上有種叫「費洛蒙」(pheromone)的化學物質,用來建立獨有的傳遞信息系統,社會性相當強!
想研究昆蟲行為……
觀察、記錄、統計
Mark在6、7歲時,給爺爺找來了一隻在漁護署也沒有正式紀錄的綠色蟑螂!Mark說:「在家堜迠﹛A我打開抽屜時,牠就掉下來了!覺得牠很特別,知道爺爺喜歡,就抓起來。可是那天我要學琴,只能在學琴後交給爺爺,交到爺爺手中時牠已不是活的了。」李博士說驟眼看並不覺那昆蟲特別,仔細留意才發現是一隻綠色的蟑螂,他從來沒有見過呢!他趕緊拍照問朋友、前同事,沒有人見過,也沒有紀錄,這才發現Mark找到了罕有的昆蟲!
除了從書本學習,我們也可以透過觀察獲悉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為,這正是科學家如李博士要抓昆蟲的原因。抓到昆蟲後,會做什麼呢?
1 拍照,記錄外形、體態,辨識品種
2 研究觀察,一邊飼養一邊觀察,對於不認識、不了解的昆蟲,或要花很長時間觀察牠的活動模式呢!雖然不需要無時無刻注意,但也要定時觀察,並記錄牠們的行為,這也許會有驚人的發現。
熱愛昆蟲 著書分享
李熙瑜博士是漁農自然護理署前署長、生物學家,熱愛研究昆蟲,現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董事,著有《香港農作昆蟲名錄》、《尋蟲記 ──大城市小生物的探索之旅》、《尋蟲記2──蟲中取樂》、《尋蟲記3──各出奇謀》。
■知多點
遇上不認識的昆蟲,不知牠愛吃什麼時,怎麼辦?李博士說他會用蜜糖混合水來餵飼,因為蜜糖營養豐富,是適合大部分昆蟲「胃口」的食物呢!
■關鍵詞
昆蟲 insects
生物學 biology
觀察 observation
■想一想
1. 昆蟲界族群相處也像人類社會,對你來說是有趣的發現嗎?為什麼?
2. 你喜歡從書本,還是從自己觀察、研究中獲取知識?為什麼?
文:大海
圖:大海、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常識學堂 第1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