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孟子》有云:「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假如孩子能夠在最親近的關係中學到以愛相待,就能夠將這種待人之道推而廣之,在其他人際關係及事情中表現仁愛。 悌道 從家庭到交友 「父母是子女的人生導師,而家庭是一個實習場所,兄友弟恭則是一個結果。」所謂悌道,「悌」者,兄弟姊妹要互助互愛,弟妹對兄姊恭敬,兄姊要愛護弟妹,才能手足情深。節目主持張倩儀認為,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影響甚深。父母不公平或偏心對待,或會引發兄弟姊妹的衝突及矛盾。 兄弟姊妹是一種親密的關係,那麼獨生子女是不是就無法學習和表現這種悌道?《論語》記載:「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只要對人恭敬合禮,也能築立兄弟之情,例子如「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正因深厚的兄弟情誼,結拜為兄弟,三人從此同生共死,榮辱與共,一同建立大業。 中式教育重「慎始」 提到幼兒教育,不免讓人聯想到西方近代的教育模式,但原來中國亦早有幼教的概念。中式教育?重「慎始」:凡事起始之初,當以謹慎的態度待之,故此十分重視幼年的家庭教育。古時,富貴人家的孩子8至10歲時才進入官辦學校就讀,但入學前的教育並未留白,父母會聘請家庭教師指導幼童學習。兒童少年文學作家孫慧玲說,理想的家庭教育有四個元素:家道、家規、家學與家業,即教育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遵守家規,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成長,自然能夠有才德維繫家業。 晚清民初高僧印光大師有言:「國乏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家庭教育對個人成長影響甚深。而雖然《三字經》認為「養不教,父之過」,但在傳統中國社會之中,母親在家庭教育上實擔任重要角色:古有孔母教子、孟母三遷的故事,亦可見母親對子女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諸君有禮》由杜婷、張倩儀主持,將「禮」生活化、立體化,帶領聽眾探索「禮」之根本;逢星期二晚上9時至10時於香港電台第五台(AM 783/FM 92.3天水圍/FM 95.2跑馬地、銅鑼灣/FM 99.4 將軍澳/FM 106.8 屯門、元朗)播出,足本重溫︰t.rthk.hk/ewben 文:香港電台 [語文同樂 第335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