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趙崇基執導的《中英街一號》,重提港人傷疤的六七暴動,原先計劃以900萬元港幣(約147萬加元)拍攝,其中包括申請香港電影發展基金300萬元港幣(約49萬加元),但未獲通過,最終電影以300萬元港幣克難完成!
文/攝影:陳泓銘 圖:電影劇照
《中英街一號》藉由兩個不同年代的青少年故事,既重提香港史上著名的「六七暴動」,也對照近期的菜園村爭地、雨傘運動,卻引發兩極評論。趙崇基參展溫哥華電影節時說:「當初拍片時,真的沒想那麼多,也沒想到會造成如此大的爭議。」
趙崇基提起拍攝緣起,「2011年一名六七暴動的參與者找上我,希望我拍片為他們平反,可不但港、英、中都不想談六七,我也從來沒打算寫故事歌頌他們。」
對社會議題感興趣
但他一直對社會議題或政治主題感興趣,2011年後,香港發生多起政治事件,他說:「在雨傘運動中,很多警察與學生的衝突,六七暴動也有類似的畫面。我突然覺得,如果能把兩個年代的運動放在一起談,整部電影的意義就不同了。」
這樣一部談論香港歷史事件的電影,在籌備時,電影圈朋友便建議他可以申請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增加拍攝預算。依該基金規定,拍攝者須先找到兩名投資者,各出資三分之一,再由政府核定資助另三分之一。
趙崇基說:「當年暴動的參與者決定資助300萬元,我另一位很好的演員朋友也支持,所以,我便擬定拍攝預算為900萬元港幣。」在現今拍攝電影至少需2000萬港幣(約327萬加元)的情況下,經費已經很拮据。
香港電影發展基金以「商業元素不足」理由,拒絕資助,其他兩位投資者眼見政府不支持,也醞釀退出。趙崇基費了好大唇舌說服他倆,但金額卻縮水一半,最後只剩300萬港幣可拍。「那時很多人都叫我不要拍了,但你們愈說不要拍,我愈要拍。我準備了那麼多年,這對我、對香港都是個很重要的題材,為什麼不讓我拍呢?」
好友不收分文協拍
他找了先前曾合作過的朋友,幾乎都是不收分文,友情相助,也有很多他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的學生來義務幫忙。「我們分成兩階段來拍,由於都是友情跨刀,需要配合其他工作人員的空檔趕拍,前後拍了差不多一年。」
徵選演員時也是困難重重,「很多演員都不敢接這戲,都說不敢碰政治,我理解他們擔心拍了不能去中國拍片,但有一個最好笑,他說他是基督徒,上帝教他不要跟當權者對話,竟講這種話來推我的戲!」
好不容易搞定預算、找齊演員,也順利拍完,《中英街一號》卻遇到能不能上映的問題。「一開始沒有戲院敢上映,後來因為決定先往海外參展,很幸運第一個參加的影展--大阪電影節就獲獎,聲勢水漲船高,大眾才開始好奇,戲院業者也才敢放映。」
他沒想到的是,該片在國外深受好評 一回香港放映,卻引起爭議。「我覺得描寫電影人物,必須寫的有血有肉,但很多人指我漂白六七,把那些暴民英雄化了。」
另一方同時也覺得他把時下抗議的年輕人,寫得太無力感,令他腹背受敵,兩面不討好。他淡淡地說:「電影是種藝術,無法依政治立場去劃分,如果你真的認為是這樣,那只是被你的立場蒙蔽了眼睛。」
《幸福路上》無緣中國
趙崇基執導的《中英街一號》,因談論香港六七暴動,自嘲兩面不討好;無獨有偶地,描述台灣社會發展的動畫片《幸福路上》,同樣因片中的政治因素,引發兩面評價,更因此無法「賣」進中國。
《幸福路上》描述女主角小琪的成長故事,藉此反映出台灣政治社會的時代變遷,片中出現不少敏感的政治事件與政黨輪替,在台灣引起兩派支持論戰。
導演現身大溫
該片日前在溫哥華卑詩大學放映後,導演宋欣穎現身映後座談。她透露:「當初電影剛籌拍時,有不少中國出資方想投資,但看過劇本後,他們知道無法通過中國電檢制度,除非我修改劇本,同時也不希望由桂綸鎂配音劇中主角。」因此計劃告吹。
幸而該片獲得金馬創投百萬首獎與國產電影片劇本開發補助案支持,最後花費六千萬元台幣(約247萬加元)拍攝完成,上映後口碑爆棚,並拿下東京國際動畫節最佳長片獎。「只不過上映前不獲中國出資方投資,得獎後,中國仍顧慮到片中內容,決定不引進放映。」
不過,該片已確定賣出日本版權,明春將在日本上映。
宋欣穎說:「日本有那麼多好看的動畫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時,目前也正在洽談北美院線版權,年底並將在iTunes付費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