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屈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生於戰國末期的楚國。他的事[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屈原姓屈?
不要以為屈原姓「屈」,其實他姓羋(粵音:美),屈氏出身於楚國公族,亦即是楚王的遠房親戚。「原」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字,寓意大地寬廣;他的名叫「平」,象徵上天公正。屈原的父親還給他取一個別字「靈均」,即靈光均勻四照的意思。從這幾個名稱可見,屈原的父親對他有極高的期望。
■盡忠報國
屈原自幼勤力讀書,年紀輕輕已精通歷史和文學,《史記》指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如此優秀的人才,在當時普遍會遊走列國,尋找賞識自己的君主,屈原的朋友高庭也勸屈原離開楚國,到別國發展,但屈原卻認為自己的學識應該貢獻在自己的國家!
屈原愛國家、有理想的名聲傳開,剛即位的楚懷王對政事也很有抱負,他需要年輕的大臣輔助他改革,便任命屈原做大官,不久楚懷王又將屈原升為左徒,地位僅次於宰相,兼管內政和外交,這時屈原還不到三十歲。屈原對自己能夠擔當要職、實現偉大理想十分振奮,他更感激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決心要盡忠報國。
■三件寶改善生活
屈原上任左徒之初,昔日的同窗好友紛紛來拉關係,希望討官職、索金銀。相傳有三名鄉間故友登門造訪,屈原各給他們一個包袱。待他們回鄉打開包袱後,卻發現堶惆禱D什麼珍貴財寶,而是一把鋤頭、一把鐮刀和一包包穀種子。屈原的意思是想他們辛勤勞動以換取豐收,而不是尋求捷徑,坐享安逸。這些禮物雖不及金銀貴重,卻反映屈原的高尚品格和關顧鄉里之情。後來種子和農具逐漸推廣開來,大家用心耕作,產量不斷增加,生活亦得以改善,鄉民都歸功於左徒大人的「三件寶」,對他更為尊敬。
■以身殉國
屈原擔任左徒時,他制定的新憲令觸及舊貴族的利益,他們便向楚懷王進讒言,說屈原妄自尊大,忘記君主對他委以重任的恩德。楚懷王聽了,就疏遠屈原。更過分的是,這些奸臣收了秦國的賄賂,游說楚懷王斷絕與齊國的聯盟。後來楚懷王被誘騙到秦國並客死,屈原悲痛萬分,他效忠的君主不聽他的勸告,他愛惜的人民生活淒苦,他熱愛的祖國一步步走向滅亡。屈原不願意與奸人同流合污,更被驅逐流放,最後他傷心欲絕,決定以身殉國,在五月初五日投身長沙附近的汨羅江,終年62歲。
傳說當地人民得知屈原自盡後,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他的屍體,又響鼓嚇走想吃屈原屍身的魚,並包x子作為祭品。漸漸地,賽龍舟和吃x子演變成每年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了!
■想一想
假如你跟屈原一樣成績很好,你會如何回應那些來討好你的人呢?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許國惠博士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