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13
    星期四

10年QE造就樓價狂升2.4倍 鄺美雲:買樓如揀鑽石 入門版也買住先

[2018.09.13] 發表
鄺美雲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一個人沒有私家車代步沒有問題,但不能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居所。(楊柏賢攝)
(有片睇,欲觀看鄺美雲專訪視頻)

【明報專訊】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帶頭印鈔,加上熱錢湧入香港令實際按揭息率長期維持在約2厘,令本港樓價10年內狂升2.4倍。樓價升勢一往直前,有市民出書,教人怎樣月入萬多元可以手持幾個物業收租。當年「落錯車」的人,可能恨錯難返,但現時入市又恐摸頂收場。記者最近訪問現在經營珠寶生意的前港姐鄺美雲,以及前補習天王吳賢德,兩人都在海嘯後的樓市大升浪中獲利甚豐。他們的結論是有能力就要買樓,不要奢求第一個自置物業就是「dream house」。

明報記者

1980年代中期以50餘萬元買入第一層樓的鄺美雲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只要做好自己本業,一待有能力就應該要買樓」,並強調投資物業不要抱短炒心態,要量力而為作長線投資,即使遇上金融海嘯亦可安然渡過。

1980年代以50萬跑馬地上車

1980年代由香港小姐進軍娛樂圈的鄺美雲,多年來一直被傳媒形容為「富婆」。鄺美雲強調,自己向來不會短炒投機,歷史亦證明,物業價格升幅肯定跑贏汽車、名牌衣服。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10年來私樓售價指數升幅高達2.4倍。買磚頭保值的華人傳統觀念,深植於鄺美雲腦海,她認為,一個人沒有私家車代步沒有問題,但不能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居所,所以「有能力就必須要買樓,但前提是要做好自己本業」。

她深信力不到不為財,「若設計師不專注於自己的設計本業,而是時常想着炒股炒樓,不但影響情緒,更影響工作質素,這樣又怎能搵到錢?」鄺美雲1980年代中推出《再坐一會》、《堆積情感》等唱片,之後斥資50餘萬在跑馬地購入一個數百方呎細單位,成為她首個自置物業。1993年鄺美雲舉行巡迴演唱會後,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毅然決定到GIA(美國寶石學院)讀書,1999年成為合資格的研究寶石學家,2000年正式踏足珠寶生意。

作為珠寶商人,鄺美雲認為「鑽石是所有寶石的最好朋友,因為配襯紅、藍、綠寶石都相當漂亮,在能力範圍內都應購買一顆鑽石保值,哪怕只是入門版鑽石。同樣,買樓置業都應量力而為,『細細哋』都買住先,最緊要麻雀雖小、五臟俱存」。當然,鄺美雲今時今日的身家,與當年仍為樂壇新人時不可同日而語,她認為置業投資要揀「守得住」、自己熟悉地區的優質物業,即使遇上金融風暴亦可安然渡過。

文禮苑持貨13年 勁賺逾9000萬

鄺美雲早於1999年即亞洲金融風暴後,以2750萬元購入深水灣豪宅文禮苑的洋房,2012年即金融海嘯後,以1.18億元將物業易手,持貨13年勁賺9050萬元。對海嘯10年後的今天,中美貿易戰升級會否再令樓市轉勢,鄺美雲笑稱:「世事無常,有些人朝令夕改、沒有信用(指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應被這些人牽住走,貿易戰亦非個人有能力影響到的事,只要積極做好和壯大自己事業,量力而為投資,就無懼風暴。」

(金融海嘯10周年)

更多港聞
當年估樓市冰封 施永青今言低息持續
【明報專訊】10年前爆發一場金融海嘯,世界各地股樓齊跌,當時中原集團創辦人之一施永青預期,全球經濟將進入冰河時期,惟海嘯之後美國推出量化寬鬆...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10年,全球資金氾濫,不少資金湧至本港物業市場,不僅是住宅樓價倍升,商用物業如寫字樓、商舖等,其價格亦不斷攀升。仲量聯行董事... 詳情
陳帆:港境用Wi-Fi 資料不外傳 港鐵:已要求高鐵網絡供應商改「收集聲明」
【明報專訊】高鐵香港段本月23日通車,外界關注在西九龍站及動感號列車處於香港段時,使用Wi-Fi服務時個人資料會否被傳至內地。運輸及房屋房長... 詳情
【明報專訊】高鐵將於本月23日通車。有跨境直通巴業界人士稱,高鐵通車對直通巴影響輕微,又指兩者可「互利共贏」。另外,因應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年男會計文員於2004至2013年間,使用虛假的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學士學歷證書副本,先後五度應徵民政署和學生資助辦事處等文書職...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