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9月7日刊文指出,拋開「少年娘則國家娘」、「外貌女性化意味著社會責任感缺失」這類言論中顯然的偽命題和邏輯謬誤不談,對「娘炮」形象符號的公然攻擊折射出當前社會合意對性別歧視的麻木不覺,亦暴露出在數代人欠缺性別平等教育。 文章提到中國男女平等並沒有像西方那樣經歷長達一百年的起訴、演講和遊行,而是1949年《共同綱領》一下就確定的。然而,在影響了隨後幾代人的教育體制設計中,關乎性別平等的價值導向不夠明晰,相關課程設計、教師培訓等執行環節發力不足,故儘管新中國的立法為「男女平等」背書的時間很早,卻在近70年的社會進程中淪為一聲空洞的口號。 文章認為,時至今日,中國社會在性平教育上的補課可謂道阻且長。性平教育不僅要教人護身,更要教人護心,要有關懷人性、尊重多元的價值內核,更要有讓作為引導者的老師和家長都方便學習和操作的教育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