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禍延 阿拉斯加海產業料損失重
【明報專訊】阿拉斯加漁民一直以來必須與多變的天氣及驚濤駭浪搏鬥,現在他們又面臨了一項新挑戰: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國每年向阿拉斯加進口10億元的魚穫,並是阿拉斯加最大的魚穫出口市場。
為了報復美國對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中國上月也對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西北太平洋的海鮮產品加徵25%關稅。
阿拉斯加聯合漁民協會(United Fishermen of Alaska)主席利奇(Frances Leach)表示,關稅戰會為阿拉斯加海鮮產業帶來災難。海鮮產業是阿拉斯加最大的民間僱主。利奇表示:「這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替換的市場。如果關稅戰持續,中國將拒絕再購買阿拉斯加魚穫。」
對阿拉斯加海鮮產業而言,貿易戰來到的時機不可能再糟了。阿拉斯加努力了多年爭取中國市場,而就在2個月前,州長華克(Bill Walker)還率領了一個海鮮產業代表佔極大比重的貿易訪問團赴中國訪問一周。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他的內閣亦曾訪問過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希瓦德(Seward)漁港居民諾瑞迪(Alan Noreide)表示,阿拉斯加的漁民都很憂慮。他說:「我們寧願處理自己所面臨的天氣及海浪的挑戰,也不想再有新的挑戰。」
市場推廣人員發現,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認為阿拉斯加的魚穫,特別是野生三文魚最受歡迎,因為牠們來自沒有污染的水域。
安克拉治市(Anchorage)的嬰兒食品公司創辦人馬洛達斯(Zoi Maroudas)表示,中國人對「乾淨,有機,自然」產品有興趣。他也曾是訪中貿易團的一員。他說,在中國推銷阿拉斯加產品獲得很大的迴響。阿拉斯加海鮮市場推廣所(Alaska Seafood Marketing Institute)伍德洛(Jeremy Woodrow)表示,如果因關稅而使阿拉斯加的產品價格升高,中國消費者可能會轉購俄羅斯及挪威的魚穫,使阿拉斯加剛出現的機會夭折。
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將可獲得政府120億元的補償。華克及美國參議員慕高斯基(Lisa Murkowski)表示,阿拉斯加漁民亦應獲得補償。
中美貿易關稅戰對阿拉斯加確實的影響尚須量化,而且可能不很平均。伍德洛說,幾近一半多一點的魚穫是送到中國加工,然後再外銷。中國政府雖對這一部份不加關稅,但加工完成從中國運回美國的成品卻須繳納25%的關稅。阿拉斯加海鮮分析員艾弗瑞奇(Garrett Evridge)表示,直接到達中國市場的阿拉斯加魚穫像是帝王蟹最易受到關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