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卡加利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市面上標榜健康、針對兒童的無麩質(gluten-free)食品,一般糖分較高,甚至可能較其他一般兒童食品更不健康。
約有1%兒童因罹患乳糜瀉(celiac disease),需要避免含麩質食品,如小麥、大麥、黑麥甚至燕麥。乳糜瀉是一種嚴重的免疫失調症,對麩質不耐受而嚴重可致小腸粘膜病變。
但卡加利大學通訊及文化教授埃利奧特(Charlene Elliott)表示,另一部分家長為兒童選擇無麩質食品是沒有緣由,純粹他們以為這類食品較健康。埃利奧特說﹕「對許多消費者而言,無麩質食品是『對你較好』的新東西。但當你仔細研究無麩質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就會發現完全是兩回事。」她指出,因為孩子對麩質不耐受或敏感,又或其他健康理由需要購買無麩質食品,這些家長在購買時需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標籤,她又指,其研究發現,約八成針對兒童的無麩質食品糖分均高。
相關研究已於周一在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電子版發表。研究查看卡加利兩大超市連鎖店出售的374款兒童食品之營養成份,將被認定無麩質與含有麩質的食品相比較。結果發現,88%無麩質產品因糖、鹽及或脂肪含量高,按照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的準則,可被列為差劣營養品質。
她說﹕「對於孩子是不耐麩質的家長,這是個挑戰,而它亦令家長誤以為無麩質就有利健康。」她並特別指出,無麩質食品價格通常較貴。該研究引起業界關注,無麩質食品被視為不耐受食品中發展最快的類別,單在美國,無麩質食品的銷量自2015年起增至近4億美元,並估計到2020年,銷售額將突破20億美元。
埃利奧特稱,貿易業界爭先恐後加入無麩質食品戰團,原因是消費者對「無添加」食品趨之若鶩,導致無添加人造色素,無添加人工香精或抗生素食品的湧現,當然無麩質產品亦不例外。
據追蹤消費者趨勢的美國公司Hartman Group去年所作的報告,指僅6%購買無麩質食品的消費者,是因為對蛋白質不耐受或敏感。
據一項全國調查顯示,逾三分之一受訪者轉購類似產品,只因他們想「嘗試新東西」,三成稱他們覺得類似食品更健康,另有23%以為無麩質食品可助減肥。19%受訪者稱因全新的飲食計劃而試食,另有14%以為無麩質食品味道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