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漁護署公布最新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發現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下稱2017年度),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與去年同樣錄得47條歷史新低,較2015年度的65條下降27%,更是連續3年絕[大嶼山東北面水域。 有環團憂慮,白海豚數字下降與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基建有關,促請政府設立海岸公園,保護海豚的棲息地。 大嶼山東北連續3年無發現 報告指2011至2015年度,本港白海豚的數目分別為65至88條,但2016及2017年度的白海豚數目同樣只得47條,為1995年有紀錄以來歷史新低。另外,研究員分析了白海豚主要棲息的4個水域,大嶼山西南錄得10條白海豚,西面有16條、西北有21條,惟東北水域無錄得任何白海豚,已是連續第3年無白海豚出沒紀錄。 研究員又分析了過往149個獲確認的海豚產子紀錄,發現逾四成初生幼豚首次被發現後便不知所終,由此推斷香港初生海豚的存活率偏低。 逾四成初生後失蹤 料存活率低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估計,白海豚持續絕[東北面水域,與過去數年大嶼山東北部水域多項大型基建有關,包括港珠澳大橋及香港口岸等,而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亦於去年開展,對白海豚數量回升不感樂觀。他認為漁護署應盡快落實將大嶼山西面以至西南水域劃為海岸公園。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表示,本港水域僅餘47條白海豚,情G令人憂慮,促請政府盡快於機場三跑及即將動工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周圍,加強監察白海豚出沒。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過去多項大型工程如港珠澳大橋、機埸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報告,都以「對環境不會帶來不可接受的影響」等結論而開展工程,惟海豚數字不斷下跌,正是大自然的反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