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宜又滿足 「唇膏效應」商品逆市升
[2018.06.18] 發表
「唇膏效應」(Lipstick Effect)是指在經濟不景時,銷售量逆市增加的商品,特點通常是廉價、但能給人心理滿足感。該概念起源於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由美國化妝品牌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前行政總裁勞德(Leonard Lauder)提出。唇膏銷量在蕭條時直線上升,原因是市民消費力有限,減少投資房地產、車輛、出國旅遊或購買昂貴產品,唇膏雖是「非生活必需品」,但既廉價又能打扮,帶來心理慰藉。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經濟疲弱,但歐萊雅(L'Oreal)當年上半年銷售額逆市增長超過5%。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專訊】執政2年的蔡英文總統民調大跌,年底九合一選舉則被視為蔡政府的期中考,未來更牽動2020總統大選。港媒直指,台灣的香蕉價格慘跌,恐...
詳情
【明報專訊】年底縣市長選戰藍營最後一塊拼圖拼上!國民黨在新竹縣捨棄全民調,硬行擠下民調領先的林為洲、徵召新竹縣副縣長楊文科出征。此舉被批是「...
詳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