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收緊部分中國公民簽證期
防範高科技機密被竊為理由
美聯社報道稱,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國官員稱,按照給美國使領館的指示,如果中國研究生在機械人、航空、高科技製造等特定領域學習,他們的簽證有效期將會被限定為一年。
北京方面已表示,這些領域是其製造業的首要優先目標。該官員表示,如果申請簽證的中國公民是研究人員,或者是美國商務部需更高級別審查實體名單上企業的管理人員,則需要多個美國機構的審批,每個此類申請最後獲批料將需要數月時間。
《紐約時報》報道,由於擔憂智識財產權可能失竊,新的限制措施,包括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敏感研究。白宮正在研究對中國學者和研究人員進入美國的限制途徑,包括控制簽證種類,和在有軍方和情報部門背景的美國企業與大學,加強對中國研究人員的限制性規定。
美國哪些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計劃將限制中國公民參與,目前尚不明確,但肯定包括被北京視為關鍵與核心技術,「中國製造2025」計劃要大力推動的先進材料、軟體、晶片、人工智能和電動車等領域。
對中國學者的限制是特朗普政府廣泛戰略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不受中國日益強大的威脅;但以防止間諜為名而不讓中國公民進入美國實驗室,如同宣告美國與中國的冷戰升級,也將引起歧視爭議。
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公民的限制仍在討論中,但限制重點很可能是碩士與博士研究人員,以及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持臨時簽證的中國籍員工。美國每年接收超過100萬的外國學生,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但對中國公民的限制不包括持有綠卡和已獲准在美庇護者,放棄中國國籍的歸化公民也不受限制。
報道稱,美國的研究機構尤其易於成為間諜目標,國防部的資料顯示,外國人獲取美國的敏感和機密資料,近四分之一是通過學術部門,美國的開放和自由使自己成為「間諜天堂」,中國和俄羅斯在美國都有竊取機密的購物清單。
但美國為保護科技機密而人為設限,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限制研究人員和資訊的自由流動,將影響到美國實驗室的創新,還將嚴重影響美國大學招募外國學生的收入,美國的實驗室是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而大學招收的外國學生需繳納全額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