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倡用收地例重奪主導權
【明報專訊】由本土研究社、工程師及學者等組成的「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昨辦研討會,探討「公私合營發展模式」。小組成員及講者之一、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座教授Roger Nissim表示,在此模式下,政府角色過於被動,只能靠發展商主動提出申請,故建議港府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重奪主導權,又提出以新發展區模式發展新界農地,由政府統籌完善規劃。
指公私合作局忽略地署角色
「香港願景計劃」本月初發表《土地供應:公私營合作新模式》研究報告,建議成立公私營合作管理局,以「由下而上」方式,由私人界別自行協商,整合分散業權,再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毋須大規模收地,減省審批程序。
Roger Nissim昨反駁,成立管理局的建議忽略地政總署「處理地契修改及相關地政事宜」的角色,又稱97年回歸前,政府也曾行使《收回土地條例》的權力,全面主導新市鎮發展,亦行之有效,私人地主難以挑戰政府。
3規署前署長﹕需建土地儲備
另外,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訪問3名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梁焯輝及凌嘉勤,3人支持本港需要建立土地儲備。凌嘉勤表示,目前政府推展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等,早於2002、2003年大致完成規劃,但當時正值樓市低潮及SARS襲港,「政府好像6年內有5年錄得赤字,令這些計劃停頓」;並指這些計劃停了之後,相隔數年再次啟動是很困難。
梁焯輝稱,事後孔明來看,若當時政府沒停止發展過程,在經濟低迷期間收地,反對聲音或沒有那麼大。他稱,政府不是立刻有「魔術棒」變到土地出來,認為有需要透過填海用作土地儲備,「這些地可以做不同的用途,可能沒有現有發展大綱圖詳細,只需一個框架」,以用作目前未必知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