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來自尼日利亞的Stanley說:「非洲日會跳舞、唱歌、演奏音樂,還售賣特色的非洲手工藝品及傳統食物。」不過Stanley補充:「非洲日不一定是5月25日,有非洲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也就是非洲日節慶了。」他笑言:「在非洲時,和大家一起,天天就是非洲日啦!」Stanley來港6年,參加過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的非洲日活動,舉行的日期不定,然而活動內容卻與在家鄉的並無二致,就像小型嘉年華,大家聚首歡慶。同是非洲人、同跳非洲舞,無論是在哪裏、哪一天,只要在一起,能自由地歌唱跳舞,就是非洲日。
脫離殖民 組非洲聯盟
非洲是世界上面積和人口第二大洲,過去曾受歐洲列強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統治殖民,非洲人更被視作奴隸,在歐洲曾有買賣黑奴的風氣,後來歐洲列強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致實力大減,非洲多國趁機脫離殖民統治獨立。於1963年5月25日,非洲30個國家通過憲章,成立非洲統一組織,以解放黑人、脫離受統治為目標,通過團結聯合,提升非洲國家的實力(包括經濟等),往後每年5月25日都為「非洲日」,慶祝非洲獲得解放自由,如今非洲統一組織改名為非洲聯盟,非洲共55個國家均為成員國。
非洲日節目表
節目1
舞出自由——仿動物跳舞
非洲舞創作靈感源自日常生活,例如耕作的動作、野生動物的行為及行動節奏等。
非洲的節慶,跳舞必不能少。Stanley說:「我在村落長大,村裏習慣年紀比較大的教年紀較小的跳舞,我小時候就學會跳舞了。」非洲舞代代相傳,小時候就學跳舞原來跟當地環境、生活有關。非洲有不少原始部落、地大而且村落多,常見野生動物,而且人民多從事耕作勞動的工作,一天辛勞過後,以跳舞來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非洲人從勞動的工作及對野生動物行為的觀察,編出不同的舞蹈動作,Stanley舉例,當地一個叫Igba Enyi的慢節奏舞蹈就是模仿大象的緩慢行動。不過,非洲舞多涉及快速移動的動作,慢節奏的反而不多呢!
節目2
鼓中作樂——敲擊樂節拍強勁
有舞蹈,不能沒有音樂,非洲舞出色,非洲音樂也不遜色,節慶的歡樂氣氛、身體的舞動,要靠音樂來加強。非洲舞是充滿力量的舞蹈,配合強勁節拍的敲擊樂,更是充滿氣勢。非洲鼓是大家都不會陌生的敲擊樂器,但除了非洲鼓,當地還有不少特色樂器,而和跳舞一樣,Stanley從小就學會不少樂器呢!除非洲鼓,他還介紹多兩種有趣的樂器,快來認識一下吧!
節目3
品味非洲——苦葉入饌
Stanley朋友從非洲帶來種子,在港種了「苦葉」(onugbu),摘了一些送給Stanley,他說:「這是尼日利亞人普遍食材,在非洲日的食物攤檔中的傳統菜式總會有它。」苦葉學名叫「扁桃斑鳩菊」,因為葉帶苦味所以又稱苦葉,具抗氧化及降血壓的功效。由於易種而且量多,屬易得食材。Stanley說家鄉最尋常做法,就是將苦葉壓榨成汁,加入菜餚同煮,egusi及ofe onugbu是其中兩種加入苦葉食材烹煮的湯呢!
■STEAM
封面問題開估!
非洲舞爆發力十足
非洲舞給人具爆發力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它的舞蹈動作不少是快速移動,例如快速而且大幅度地抖動肩部、抖胸、扭臀等,若要身體進行頻率高而且大幅度的動作,需用上較大的力量,亦因此要跳得精彩出色,就像進行一場激烈運動,體能必不可少。非洲舞看來具有力量,和它的動作及其變換的速度有密切關係呢!
STEAM × 知多點
振動頻率決定高低音
敲擊樂器通過利用外力,如以木棒、手擊打等,讓樂器產生振動而發聲,至於所發出的聲音是高是低,則取決於振動的頻率,振動的頻率愈大,發出的聲音會愈高。如果樂器本身較細、薄、輕、短,它振動的頻率較大,即發音較高。
尼日利亞主要種族:伊博族
Stanley介紹的兩種樂器,均是起源於尼日利亞伊博族的重要及普遍的樂器。伊博族是尼日利亞主要種族之一,當地人會說伊博語及英語。該族經濟文化較佳,相對教育水平較高。
■尼日利亞小檔案
尼日利亞位於西非,首都阿布札,官方語言為英語,曾受英國殖民統治,於1960年宣布獨立。
■關鍵詞
鼓 drum
身體動作 movement
樂器 instrument
■想一想
1. 跳舞敲打樂器需要大量身體動作,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愉快輕快?
2. 你心目中理想的節慶需具備什麼節目?列出3個和同學分享。
文:大海
圖:大海、南非旅遊局、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網上圖片
[常識天下 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