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文房店「石齋」開業24年,老闆兼書法家黃博錚(左二)每年都蒐集不同的書法創作,並印製成掛曆。隨石齋結業,他把多年來的書法掛曆集結成書,送贈書法愛好者,早前更設展覽讓大眾觀賞。(蘇智鑫攝)
放大
 
文房店「石齋」曾於旺角登打士街及西貢街開店,其後再搬遷到尖沙嘴山林道,店舖面積愈來愈細,惟每周雅聚不變,昨日最後一天營業,關門後仍有不少顧客到場拍照留念。(劉焌陶攝)
放大
 

其他新聞
出書談釋法 王振民:非跟香港過不去
拍「錢家有道」 澳門藝人無工作簽證 財庫局短片涉「黑工」下架
做到69歲 社康護士退而不休
疑炒車逃離 醉漢在家落網
江豚屍石澳擱淺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特寫:24年文房店結業 書法愛好者失聚腳地

【明報專訊】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也是開店24年「石齋」售賣的物品,這類文房店買少見少,石齋亦於昨日結業。老闆兼書法家黃博錚說「有始必有終」,未因小店結束而不捨,只慨嘆讓喜愛書法之人聚腳的地方愈來愈少,讓人接觸書法的渠道也如是。

為村校寫招生紙 過海學書法結緣

年屆72的黃博錚說,「我不是天生鍾意寫書法。」他30多歲時,在離島鄉村學校任文書,每年招生都要寫「紅紙」到各村張貼。當時他不懂書法,每次都要到村內找人幫忙,「有年突然覺得,寫張紙有何困難」,便報讀香港大學校外課程書道班,每周乘船渡海到彼岸學書法。

學了兩年書法,打算大顯身手,「點知學校開始用電腦派位,不用再寫紅紙喇!哈哈哈!」雖無用武之地,他卻因此與書法結緣,也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學。

逾20多年前,村校校長換屆,黃博錚「見自己識寫點字,就試試不打工,去教囉」。他辭職轉行,租舖教書法,詎料只有數名學生報名。適逢有一文房店因租務問題,找上黃博錚的小店寄賣文房用品,其後該店雖沒再寄賣,「我都洗濕個頭,就賣落去,一賣就20幾年」。

集民間創作成掛曆 延續25年

位於尖沙嘴山林道、逾500呎的石齋昨結業,聞說蔡瀾、劉德華都曾光顧,書法愛好者紛紛趕在結業前懷緬一番,不少更謂「石齋不只是一家文房店」。石齋原址在油麻地登打士街,約有2000呎,放有筆墨、桌椅,顧客可即席揮毫試筆,又可「打書釘」研究書法,不少書法愛好者在此聚會,其後成習慣,每周雅聚,取名「石齋之友」。

所謂「雅聚」,確如古代文人,黃博錚稱,大家帶來名書法家作品一起研究,「一撇一橫,怎寫、誰寫,都可研究一晚,大家師承不同老師,又可切磋」。開店同年,石齋集結不同民間書法創作印成年度掛曆,連續25年未有停製,外地書法愛好者也藉此了解香港書壇創作。

老闆書法篆刻屢入選雙年展

黃博錚的書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問他哪份作品最滿意,他斬釘截鐵地說「沒有」,「眼高手低,愈見識得多,就愈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他解釋,書法能呈現筆者書寫時的心情和氣氛,「書法是藝術品,跟印刷品不同,其可貴之處是獨一無二」。

黃博錚強調,做書法家「唔使奏P」,常希望大眾可多接觸書法。他指出,以前所有小學生都要學寫毛筆字,「一人買一支毛筆,市場都大好多,現在文房店市場狹窄,不太有人肯做,亦少一個地方研究」。

嘆港人節奏與書法不合

現時要寫作或記錄,只需一部電話或電腦,黃博錚慨嘆:「書法不合香港人生活節奏,愈來愈少人了解。」石齋結業,他仍希望讓更多人接觸書法,「書法有其價值,可以讓人穩定情緒,成日都想同社工合作,推動長者寫書法,不過一直都找不到社工有興趣做」。

明報記者 李詠珊

 
 
今日相關新聞
特寫:24年文房店結業 書法愛好者失聚腳地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