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反改革示威 重燃「五月風暴」
「昔尋烏托邦 今噩夢中求存」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教育及勞工改革近日掀起罷工罷課,有工會在「五一」號召上街反對改革,部分無政府主義者大肆破壞,令人想起1968年「五月風暴」的動盪歲月。不過,法國社會50年來已改變不少,當年學運一呼百應,但目前的大學佔領運動卻未有廣泛迴響。有昔日學運領袖之子如今亦投入抗爭,稱今昔參與示威的年輕人同對社會失望,但今天年輕人處境更絕望,他們面對社會停滯不前,而政府不斷削減社會保障,抗爭更為困難。明報記者
馬克龍今年初陸續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將大學入學制度由抽籤制改為篩選制、以改變取錄不公的問題,國營鐵路引入競爭及更動職工權益等,誓言要解決法國經濟積弊,提升競爭力,惟措施招致部分民眾反彈。近月當地罷工罷課潮不斷發酵,吸引萬計學生與民眾響應,周二(1日)法國多個工會趁勞動節示威、反對勞工改革之際,更有1200名極左翼無政府主義組織Black Blocs成員參與及大肆破壞,打破商店玻璃及縱火,近200人被捕。
這股示威浪潮令人聯想起50年前由學生掀起的「五月風暴」。論者大多將「五月風暴」的起點定於5月3日,巴黎索邦大學400名學生佔領校園,運動一發不可收拾,獲其他地方的學生及工人響應。為了抗議馬克龍的教育改革,巴黎一些大學生上月亦發起佔領校園運動。其中巴黎第三大學桑西耶校區(Censier)學生佔領行動周一遭警方清場。
失業率高社保被削
年輕人更絕望
參與桑西耶校區佔領運動的27歲博士生蓋岡(Antoine Guegan),其父親熱拉爾(Gerard Guegan)當年亦曾在「五月風暴」中在同一校園靜坐。蓋岡對《衛報》稱,1968年的學運與當下示威浪潮的共通點,就是「年輕人的失望情緒」,但因社會與經濟背景不同,兩代年輕人的處境亦有差異,其中失業問題尤為關鍵:1968年,法國的失業率不足2%,今天已升至9%,其中年輕人失業率平均達20%,許多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年輕人失業率可高至40%,同時政府逐步剝奪社會保障,令現今年輕人感覺失去前景。
蓋岡說:「1968年的學運是全球運動,有搖滾樂,有嶄新的性解放運動,也有改變舊世界的文化與欲望。今天的年輕人面對世界停滯的時刻,無所依靠,抗爭更為艱難。」他稱,現今年輕世代在經濟危機與氣候變化等問題之中成長,令他們相當重視這些問題,希望尋求解決方案,靜坐學生亦一直討論如何「修復社會」。
嬰兒潮世代樂觀 「追求不可能」
近日一些分析1968年的文章都不約而同指出,當年的法國社會仍然有樂觀氣氛,嬰兒潮一代相信世界始終是他們的,這可在當年的口號中反映。熱拉爾憶述,五月風暴其中一個口號是「實事求是,追求不可能」,當時示威者一直思考何謂「烏托邦」,所有人都確信將有巨變。蓋岡則認為目前社會的氣氛較為克制,「今天的示威浪潮關乎的是如何在噩夢中活下去的強烈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