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機提示全覆蓋 AI解疑難 年內5招助智慧機場升級
【明報專訊】機場近年積極智能化,機場管理局智能機場總經理歐陽顯宏表示,今年將再有5招落實「智慧機場」,包括本月起加強登機提示服務,信號將覆蓋食肆、商舖內部,「不論你開餐或掃貨,夠鐘登機,App便提你起行」;另亦會提醒往機場路况、增設聊天機械人等。這個有如旅客助手的「我的航班」App,剛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2018:智慧出行獎」金獎。
明報記者 高卓怡
「我的航班」APP獲科技獎
「閘口點去?」幾乎是每個旅客必問。「儘管有指示牌,但無法掌握實際步程,旅客仍感覺不實在。」歐陽顯宏說,團隊兩年前構思推出手機導航,決定採用AR(擴增實境)方式,「實境導航好處是如真人指路,教你適時向左轉或右行,毋須消化地圖指示」。
歐陽顯宏形容開發該功能是「挑戰技術極限」,「哥本哈根機場也有AR導航服務,但只有指示目的地方向;港版則能做到逐向導航(turn-by-turn navigation),方向標示會隨用家步伐改變,亦顯示步程時間」。「AR室內導航」於去年底在「我的航班」App推出,服務覆蓋兩座客運大樓。
問及今年大計,歐陽表示,App的「登機提示」服務會在本月「升級」。機場現有一萬個iBeacon信標發射器,較早前已進駐到客運大樓的食肆及商舖內部。他解釋,以往信號只覆蓋店舖門外,若旅客在店內,系統不能偵測其所在發送登機提示。「現在即使旅客忘形購物,夠鐘登機便會收到提醒,如有『助手』隨行」。
攝指示牌即翻譯 面部辨識入禁區
除登機提示,這名「助手」亦可擔任翻譯、通知路况,甚至談天。其中「指示標誌翻譯」功能今月起涵蓋至10種語言,包括日文、德文、西班牙及法文等,旅客只需拍下機場指示牌,即可將文字翻譯。局方又計劃在旅客登機前4小時,通知他們北大嶼山公路及青馬大橋兩條返往機場必經之路的情况;另有「AI聊天機械人」解答旅客機場設施位置等基本問題,兩功能料在今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除上述4措施,另有今年第三季啟用的「面部辨識」裝置,旅客日後毋須出示護照即可進入禁區。
歐陽顯宏表示團隊會朝「人性化體驗」再下工夫,期望「AI聊天機械人」將來能與旅客交流,「不止是簡單對答,更能掌握旅客喜好,如對方是咖啡迷,AI可主動推介不同咖啡店」,甚至代客叫餐,「有如導遊住進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