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局做法有保留 學者倡即安排換藥
【明報專訊】本報委託化驗所化驗醫管局派發的Slow K鉀丸,結果顯示每日服用兩粒即超出相關標準。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兼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表示,醫管局在信息發放及尊重病人知情權方面「有可改善空間」,又指從專業藥劑師角度,對處方有問題藥物予病人有保留,「將心比己,明知隻藥含鉛量有問題,我不會給我屋企人服食」。
本報委託化驗 日服兩粒即超標
本報獲得醫管局向病人派發的Slow K鉀丸,其後在藥房購得醫管局使用的替代產品APO-K鉀丸,並委託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化驗兩種藥丸。結果顯示,Slow K含鉛濃度為3.4ppm(ppm為百萬分率),APO-K含鉛濃度為0.6ppm,前者較後者高近5倍,但兩者皆符合本港規定食物含鉛濃度不超過6ppm的標準。不過,根據相關化驗結果,以每粒Slow K重量0.9克計算,一粒Slow K便含有約3.06微克鉛,每日服用兩粒已超出ICH訂下的新標準每日5微克,而該藥的服用指示建議每日不超過12粒。
李詠恩解釋,藥物滲入鉛有很多可能,包括來自原材料、穩定劑及生產線的機器等。她又指如病人中鉛毒,可能會影響腦部,亦有可能降低血液帶氧能力,尤其影響小童的成長及腦部發展。但她強調,過往未有發現有服用藥物而導致有不良醫療效果的個案。
同意停服有生命危險 惟有責任交代
對於醫管局的解釋,李詠恩同意病人停服鉀丸會有生命危險,亦明白醫管局需於短時間內做決定。但她認為醫管局有責任向公眾交代事件,以及給予他們選擇是否轉藥,「如果超標,點可以叫公眾繼續食呢?」她指部分病人如長者,肝腎功能不好、免疫能力差等,要自行排出鉛等雜質會有困難,服用含鉛超標的藥物會有風險。李詠恩建議醫管局應立即安排獲處方Slow K的病人回醫院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