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負擔壓垮人權 尼泊爾女早婚當奴隸
尼泊爾外交大臣拜拉吉(Shanker Das Bairagi)上月底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時承諾會保障人權,但當地不少違反人權的現象如童婚、奴隸制和人口販賣等仍未根除。在上月初到訪尼泊爾西部凱拉利縣(Kailali)的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憶述其中一宗童婚個案稱,該家庭為省嫁妝而把未成年女兒嫁出,反映出人權與家庭負擔息息相關。
受苛待拒回夫家 反遭父母冷落
蕭美娟指出,尼泊爾有41%女生在18歲前已婚,例如她訪問的18歲女生絲達(Sita)兩年前嫁予一名45歲男子,當時男方答應不需嫁妝,所以絲達父母才同意把她嫁出。結果,她嫁人後受苛待,拒絕回夫家,其父母拒絕接納她,更不讓她上學,因不想再為她花費。由於該國傳統女性再嫁只能選擇鰥夫,亦要付嫁妝和婚宴開支,很多家庭都不想如此。蕭說,絲達如今被視作閒人,形容她是受到二次歧視:「第一次是因男家表示不需禮金就被嫁出,第二次是回家後因為她已婚又被拒上學,被當閒人。」
自2006年已救出3800女生
奴隸制亦是問題。蕭美娟表示,他們自2006年以來已救出3800名當奴隸的女生,培幼會跟當地人道組織到不同地方打探哪裏有女生被迫當奴隸。蕭美娟稱這些消息很快會在農村廣傳,只要得知一個個案,人們會同時供出哪裏亦有奴隸。該國在2000年左右已廢除奴隸制,他們跟涉事人商討後把女孩帶走並不違法。當地婦女亦面對販賣問題,國際培幼會跟一些當地組織合作,在接壤印度邊境檢查出境車輛查找可能被拐賣的婦女,去年10至12月就阻止了57名女子被拐到外國。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