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驗:收集人流數據惹公眾關注 獨立顧問定期檢視 釋私隱憂慮
【明報專訊】智慧街燈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但智慧街燈收集各類型數據而引起的私隱問題亦備受關注。美國芝加哥的智慧燈柱計劃Array of Things,就曾因以手機網絡信號偵測人流而受到公眾質疑,擔心會被辨認身分因而被監控。推行計劃的團隊要多番解釋,並委聘獨立顧問定期檢視運作,確保不侵私隱。
芝加哥燈柱裝感應器 了解民眾活動
Array of Things智慧燈柱計劃早於2014年公布開始,由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電腦科學家Charlie Catlett發起,並與芝加哥大學合作,計劃可說是由民間自發。計劃的目標是於今年底在500支燈柱上設置感應器,收集溫濕度、空氣質素、噪音、人流及車流等數據,以了解市內環境及民眾的活動,收集到的數據會上傳到芝加哥的資料平台網站,並免費公開予公眾使用。
曾有公眾擔心計劃利用手機網絡信號偵測人流,又會測量噪音,擔心會被入侵並記錄個人資料。Array of Things團隊為了釋除公眾疑慮,多次向公眾解釋其感應器只會以手機網絡信號來計算人流,並不會記錄公眾的網絡地址或截取任何私隱信息,感應器亦只會偵測聲音大小,不會錄製。
計劃團隊其後亦委託印第安納大學的網絡保安研究中心,成立技術保安及私隱小組擔任獨立顧問,定期檢視計劃內的硬件、軟件及數據,如要收集新數據,亦會諮詢其意見。
另外,Array of Things亦設有監察委員會,由芝加哥創新及科技部專員、芝加哥城市數據計算中心、學界代表、業界代表及公眾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