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園地﹕十年後的那片海
【明報專訊】黃雅彤(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中五)
又是一個秋。秋風落葉,落葉紛飛飄零,只剩下遍地枯枝佈滿在廟內,時間在落葉間悄悄溜走,又順道拐走了數不盡的舊事故人。
高聳得仿似入雲的大廈日夜間不斷在建成,在「噠、噠、噠」的打樁機間殘舊得似快要倒下的唐樓、舊樓被打得支離破碎猶如易碎的破璃一樣脆弱。沉入大海之中,仍然留下的只有天后廟和廟前的榕樹。
「爸,你又要出海了嗎?」我拉了拉他的衣角,秋天這個季節,他總是出海出得特別頻密,隔一天便出一次海。那年,我九歲,媽又死得早,只有兩父女相依為命,所以父親在出海前總是十萬個不放心,但為了養家還是迫不得已要出海。
出海前,他總是緊緊牽荍琲漱漼鴗悁Z廟祈福,祈求出海平安、事事順利後,便急急拉茠漣琱漼鴗悁Z廟前的榕樹下。有位與父親相熟的伯伯在那媔}店講故事,父親放下幾個零錢,好讓我能多聽幾個故事等他回來。
一柱香、兩柱香……燒到第三柱半香我便拉荍B伯的手,帶他到碼頭邊坐茧全荂A看父親划船回來的身影。
城市不知不覺的發展,不知道是時間太快還是眼睛太慢,到發覺時卻已經太遲。天后廟雖然仍在,但前方那片小漁港早已被高樓填滿,許多人的珍貴回憶被偷偷用沙土埋藏在深水處。
記得有年船難特別多,但父親還是堅持要出海。這次祈福,父親特別的緊張,才剛祈拜完第一次,又急急拉荍琣^頭祈拜第二次,我緊緊的扣茪鷟邞漱潀怎樣用力扣都扣不緊……
一柱香、兩柱香……四柱香,海上卻沒有出現父親划船回來的身影。海,藍得很,藍得令人憂鬱,太陽逐點逐點的被大海吞噬、沉沒,沒有再出現過。我紅茞晰跑到天后廟前的台階坐荂A默念:「天后、天后,請磥@定要保佑父親。」
坐荂B坐荂A不知幾個秋天過去了,天后廟前的榕樹樹葉落了又落,在樹葉飄零的縫隙間,講故事的伯伯在檀香的煙中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秋天過去、又是秋天,海港被沙土堆埋又慢慢的擴大,堆藏了父親回家的路,又將回憶悄悄的收藏起來,放在海中、在照片中、在心中。建築物建在回憶之上,海上所漂浮的小船變成了在人海中穿插交錯的汽車,往日的海平線被高樓遮蔽了,十年之久,變化之多,無法細數,只能透過隙縫中窺見遠方那仍然飄茠瑰香。
小漁船在海中放錨,在心中收起了錨。父親在樓中開起了他的小漁船,走向海岸線的另一方,再也不回來了,只留下我和榕樹守候在廟前。
海沒了,父親走了,而廟仍在保佑這片人海。
【文章經編輯修改】
■啟導站
文章的結構相當完整,一明一暗,明線寫親情,父親出海遠行,「我」在廟前的榕樹旁守候。暗線則藏於同學對城市急速發展的觀察堙A高樓大廈建成,舊區、小店、漁港被淘汰等細節交錯穿插,筆法抒情。難得的是,在一些容易寫得煽情的地方,譬如父親的離去,或是文章的收結處,同學點到即止,藉時間的流逝}淡戲劇場面,想必同學已掌握了一些創作的心得。
然後,作為好奇的讀者,我會想追問文末第三段,同學反覆提到「回憶」到底所指什麼呢?是「我」和父親之間的回憶嗎?可以具體描述一下嗎?相信「我」和父親的相處不僅限於在天后廟祈福的片段,而且還有其他日常生活的細節,譬如父親的氣味是怎樣的呢?是帶荇的鹽味、還是檀香煙灰?而且會混和茬珧坅嶊漲膘嗎?同學可以向自己學習,例如「剛祈拜完第一次,又急急拉荍琣^頭祈拜第二次」一句便是有力的細節。
父親遠去的身影,使我想起巴西作家羅薩的短篇小說《河的第三條岸》,同樣是講述「我」的父親划船出海,但不是遠行,而是拒絕回家,終生在家門前不遠的河上漂泊的故事。「我」一直在岸邊等待父親,甚至在多年後願意頂替父親的位置。父親答允,父子終於相見,結局卻是……(留待同學找這篇耐嚼的帶點神秘色彩的小說來看!)
■文評人
李昭駿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中學教育文憑課程。現職研究助理、中學創意寫作導師、《字花》編輯。
■徵稿
你也想投稿?請連同姓名、年級和校名,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或於「明報教育」FB inbox投稿 ,請註明「《語文同樂》投稿」。作品須為原創和未發布,投稿一經刊登,可獲書券100元。
■題目
. ____的一天
. 如果可以新增一條校規,你會新增什麼?
. 自訂題目
整理:陳綺雯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2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