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港足再出發 需平衡本土入籍兵
【明報專訊】過去10年,金判坤與香港足壇創下多個小高潮,2009年主場領軍勇奪東亞運男足金牌,更直接促成港府以「鳳凰計劃」資助重振香港足運。如今一個時代告終,港足除了在外籍與本地教練中選擇,亦要思量入籍兵與本土球員的平衡,方可持續發展。
港隊下周四主場迎戰廣東的省港盃賽事,將由教練郭嘉諾帶領副選球員出戰,但明年3月作客朝鮮的亞洲盃外圍賽教練人選,則未有定案。港足2012年有澳洲教頭摩力克執教不足1年掛冠,其後由金判坤接手至今。擁有亞洲足協專業級教練資格的澳門足球代表隊教練陳曉明表示,新帥人選不論是本地抑或外籍,最重要是了解本地足球文化,並能為球隊帶來凝聚力,而非單看背景,「就算足總有資源聘請曼聯領隊摩連奴來港執教,也未必有用」。
全球首名帶領男子足球隊(東方龍獅)奪得頂級聯賽冠軍的女教練陳婉婷(牛丸)亦認為,外籍教練雖能為本地球員引入新思維,但始終未能透徹掌握本地足球文化,「英國和日本的足球發展很好,但香港不能直接將對方一套copy and paste(照單全收)」。兩人均認為本地教練不存斷層問題,陳曉明稱現時有約70名已取得A級教練資格、可執掌本地聯賽的本地教練;「牛丸」則稱足總旗下的教練培訓部,定期舉行工作坊及開設教練班,在配套和知識層面均不停改善,惟本地教練限制在於球壇規模有限,缺乏工作平台。
羅傑承:本地教練未必能帶領突破
不過南華前足主羅傑承則認為,繼任的港足教練應聘用經驗豐富的外籍教練,除了協助港足,亦可讓本地教練或助教從中學習,「我覺得本地教練都可勝任港足主帥,但未必具備令港足帶來突破的能力,所以我認為找一名能令本地教練獲益良多的外籍主帥更佳」。
港足另一問題是入籍兵佔逾半,上月港足的23人名單中,有13人是洋將及國援,對黎巴嫩一役只有3名「土炮」正選。羅傑承慨嘆港足主教練「要成績又要用新人,兩者好難兼顧」,建議為新帥制定指引,入籍兵數量比照港超外援名額,每場正選最多只能有4至5名入籍兵,「若以高薪聘用一名外籍教練,去率領一支以年逾30歲入籍兵為主球隊,又將是一個笑話。當然球員質素都重要,但更重要是敢用和輸得起,本地球員都要有比賽經驗才會有進步」。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