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徑撤垃圾桶 賞紅葉客走半小時丟
【明報專訊】漁護署2015年起推動郊遊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上周五(15日)起更全面移走郊野公園遠足徑的垃圾桶及回收箱,僅按需要在露營地點及燒烤場等康樂場地保留垃圾桶。昨日不少人趁周末到大欖郊野公園大棠山道賞紅葉,有人為丟垃圾而多步行半小時。
大棠葉漸紅 「打卡」熱點現人龍
根據漁護署網頁,大欖郊野公園大棠山道的紅葉指數已達B級,即楓香樹葉「開始紅」,吸引大批人趁周末前往觀賞,不少人帶齊攝影器材到場拍照留念,部分「打卡」熱點更要排隊。
大棠山道現不設垃圾桶,但沒遍地垃圾,只是沿途間中可見小量紙巾散落地上。有行山客說會將垃圾帶下山,以減輕清潔工人負擔,「去到垃圾車可以抵達的地方才丟垃圾」。
主婦盼保留部分垃圾桶 大學生讚有助減廢
不過,有意見指全面移走垃圾桶會帶來不便。家庭主婦陳太(圖)說,因不小心打破飲料的玻璃瓶,需步行回燒烤場丟垃圾,然後再折返會合朋友,預計來回要花半小時,「沒有垃圾桶會沒那麼方便」。另一家庭主婦鍾女士則稱,事前不知行山徑已沒垃圾桶,一行十多人要將食物包裝及紙巾等垃圾包妥帶走,「(漁護署)可以在部分地點保留一些垃圾桶」。
「沒有垃圾桶是好事,因為行山本來就不會製造太多垃圾,郊遊人士亦應學會將垃圾帶下山。」大學生李先生說過往遠足時見郊野堆積不少垃圾,認為有關措施可起教育作用,長遠可改善郊野公園的環境;惟與他結伴前來的陳小姐則擔心此舉會令更多欠缺公德心的人隨意丟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