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歷史博物館下周三起舉辦有關絲綢之路的展覽,展出220套文物,包括內地4個省區160多套的珍藏,其中超過一半為國家一級文物,不少距今有近2000年歷史。有展出的陪葬品以駱駝為外形,反映當時駱駝的角色舉足輕重。 220套絲路文物下周展出 歷史博物館舉辦「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昨率先為4件文物開箱,其中唐代出品的「三彩載物駱駝」像,高81.2厘米,較一般唐三彩駱駝高近一倍。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主任楊蕊表示,洛陽地區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生活中經常使用駱駝,所以人死後也以駱駝作陪葬品。 兩頭錦雞鳴枕 證文化交流 於新疆出土的「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兩端為兩隻公雞頭,中間枕部為雞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李達表示,當時的人用縫有文字的錦製成枕頭,故現時仍可清晰看見「延年益壽」中的「壽」字,而因「雞」與「吉」讀音相似,故枕頭有吉祥之意。李達表示,以往雞鳴枕只有一個雞頭,展出的雞鳴枕有兩個雞頭,反映出中原地區和 西域的文化交流後的變化。另外兩件文物分別為漢晉時期的「紅地暈(棤)緙花靴」及戰國時期的「金神獸」。 引入哈薩克吉爾吉斯文物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展覽及研究)張銳森表示,展覽首次從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引入逾50套文物於香港展出。張銳森說,提起絲綢之路,公眾或會想起戈壁沙漠,盼透過展覽讓公眾了解絲綢之路不同地區的歷史。展覽於本月29日(下周三)起開放予公眾,至明年3月5日,入場觀眾可用手機掃描二維碼,360度觀賞文物,下月7日起另設公眾導賞團,讓公眾了解文物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