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身世之謎 學界存爭議
熊貓的起源地為何處,在學術界一直對此有所爭議,在內地地質學家黃萬波、考古學家魏光飆撰寫的科普讀物《大熊貓史話》中,也曾經提到熊貓的「祖籍爭議」。
1942年,在匈牙利潘諾盆地哈萬地點的沼澤相地層中發現了一件帶有第3前臼齒至第2臼齒的食肉類動物的右下牙H。克雷佐對這件化石標本進行了分析研究,根據其牙齒特性,訂立了一個新屬、新種,叫做「葛氏郊熊貓」。
克雷佐的研究發表後,引起動物學、古生物學界極大興趣。不少學者提出,葛氏郊熊貓的牙齒特徵相似於熊貓,應當歸屬於熊貓類的早期代表,因為葛氏郊熊貓的地質時代為中新世晚期,距今大約700萬年前。
自此以後,便把葛氏郊熊貓看作是東亞熊貓的祖先,分布於中國的熊貓也就成了「華籍歐裔種」。儘管有不同的聲音,例如小種熊貓的發現者裴文中曾經說,中國熊貓的祖先是不是來自歐洲尚有待研究,因為葛氏郊熊貓材料太少,證據不足,難以令人信服。
一直到1980年代科學家分別在雲南祿豐盆地和元謀盆地的晚中新世(約800萬年前)沼澤相地層,發現了祿豐始熊貓和元謀始熊貓化石。這些新發現,對長期置疑的熊貓起源問題劃上了句號,可以說熊貓是道地的華籍物種。
但歐洲科學家的最新發現,使熊貓起源地之謎再起波瀾。
《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在2012年,科學家在西班牙發現了1160萬年前的牙齒化石,屬於最古老的熊貓直系祖先,證明熊貓的祖先起源於歐洲,後來才遷移到亞洲。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古人類學家大衛.貝根表示,中新世晚期在歐洲和中國發現類似動物的化石,這意味著兩個區域間有大量生物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