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歸前擔任立法局議員時,羅致光曾在議會高唱美國歌手卜戴倫(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諷刺政府對社會苦况視而不見;今日他坐上勞工及福利局長之位,笑言歌喉「生鏽」,多年沒碰過結他,亦不會重唱此曲。但此曲依舊應景,他亦感慨道﹕「社會經常危機感不足,當有不幸事件發生,大家才開始關注問題及做事。有時大家批評政府後知後覺,但社會都要撫心自問,是否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做到?」
精神病患者乏支援 增設施人手遇困
深水埗城巴奪命車禍促使社會關注車長工時過長,羅致光說政府有責任改良指引,巴士公司亦要考慮加薪,但加薪或引發增加車費、其他行業流失人手,指社會要付上責任與代價,「當然政府責無旁貸,但這些不是免費午餐」。他亦關注精神健康問題,提到每年3.5萬至3.8萬名精神病患者離院,缺乏服務支援,反問「(家人)屋企點頂?」,稱未來需做很多工作,但不諱言增加人手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都面對困難。
社會提倡釋放年長人士勞動力,被問到政府會否推動延長退休年齡,63歲的羅致光談起數月前到燒味舖買叉燒,燒味師傅對他說「羅博士,我想我斬埋這幾個月便要退休」,老闆聞言即道「誰准你退休?你退休,我哪裏找人幫忙斬燒肉?」羅笑言「社會上有無形之手推動」,市場需要年長勞工,另一邊廂勞工處則透過宣傳及招聘會推動中高齡人士就業。
當官生活未變 「不算生涯最緊湊」
由學者轉戰官場,羅說生活無甚變化,都是開會與看文件,「現在不算是我生涯裏最緊湊的」。他笑言社福機構與勞資雙方活動很多,會考慮到其出席能否幫助機構,或該活動曾否很努力尋找捐贈人。他亦想了解不熟悉的項目,如早前首度到訪食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