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三大鋼鐵廠神戶製鋼所(下簡稱神鋼)的數據造假醜聞愈演愈烈,消息指問題可能已持續半世紀,遠早於公司承認的2007年。《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匿名相關人員稱,神鋼的日本國內廠房,在製造過程中會使用「特別採用」一詞,識別向客戶提供未符要求的產品,其中部分工廠早在40至50年前已使用「特別採用」一詞。此外,神鋼承認,數據造假不止於日本廠房,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廠房也竄改數據,事件更惹來美國司法部介入調查,要求神鋼提供相關文件。神鋼股價在近5年低位徘徊。
神鋼相關人員透露,每當更換部門負責人,造假行為仍會延續。當時的廠長和負責質檢的高層,也可能在明知造假的情況下提供產品,甚至竄改給予客戶的檢查合格證。由於鋁和銅業務部門的高層後來升任神鋼總部的董事,過去的管理層在多大程度了解事情,也將成為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稱,神鋼正向老員工查詢,此事顯示有組織造假在該公司已成為常態。
受影響客戶比原估計多逾倍
關於竄改鋁製產品等數據,神鋼在大安工廠等日本國內4個基地,有組織地造假的事實已明朗化。10月13日又查明主力鋼鐵業務的鋼絲,也存在竄改數據和未進行檢查等問題。神鋼已承認,受問題產品影響的客戶比原先估計多出逾1倍,達500個。
分析:經營低迷 犯險造假騙客
神鋼早在2006年已傳出旗下兩家廠房竄改數據,將工廠排放的超標氣體冒充達標。
去年中,旗下不鏽鋼鋼絲廠被揭長期竄改數據,以減少次品。對於神鋼屢次犯錯,分析認為神鋼既有自身的問題,也顯示出日本企業管理的通病。新華網引述拓殖大學政經系教授朱炎稱,面對客戶的減價要求,而又想保留利潤空間,一些企業便投機取巧,認為即使把標準降低也不影響安全,抱僥倖心理瞞騙客戶。
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分析指,經營狀況低迷使公司面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倘缺乏監管便容易出現造假。
日本企業近年屢傳醜聞,由奧林巴斯財務造假、高田問題氣袋引發全球汽車大規模召回,以至東芝虛報利潤、建築業龍頭企業旭化成竄改數據,造成建築物傾斜。神鋼的醜聞可說牽涉更廣,因為問題產品是工業的基礎物資,直接影響到全球供應鏈。神鋼提出兩周左右對已出貨的產品進行安全檢驗,並在今後1個月查明原因,制訂防範措施。神鋼將賠償客戶更換零件的損失。野村估計,神鋼在最惡劣情況下將損失18億美元。倘問題產品比原先估計多,損失將會擴大。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