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婚後男人更容易事業有成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副刊
 喜劇之王謝利路易
Jerry Lewis 1926-2017

我輩影迷知道諧星謝利路易(Jerry Lewis),少不免來自馬田史高西斯1982 年的《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文:家明

路易生於1926 年,拍《喜劇》時已近花甲;我們看不到最年輕、蹦蹦跳跳時期的他。《喜劇》中他飾演喜劇演員,同樣叫Jerry(姓Langford),廣受影迷愛戴,生活條件十分優厚。不過對人歡喜背人愁,史高西斯鏡頭下,巨星生活孤僻,舉目無親。

擁有全世界最熟悉的一張臉,走在街上不停被認出,生活不得安寧。一個老婦在電話亭聊着,巧見路過的Jerry,請他跟電話中的外甥說幾句,Jerry 婉拒,老婦隨即破口大罵,咒他早日生癌!史高西斯說,這是謝利路易的真實經歷。

「喜劇跟悲劇沒有分別」

「成名」乃文明產物,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大眾媒體造就出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的「celebrity」。從好的去看,金光燦爛,收入豐厚,有萬人追隨景仰(互聯網、微博年代更動輒百萬)。

惟成名的犧牲也大,人愈紅愈沒有自由:無時無刻被記者跟蹤、偷拍,在街上要逢迎群眾(不然給批評臭臉)。演藝是最挖心掏肺行業,要做好很難不投放感情及經歷,人生傾囊盡出。謝利路易的名言:「喜劇跟悲劇沒有分別」。《喜劇之王》羅拔迪尼路的角色Rupert Pupkin 也說,「為何我的笑話奏效?只要回顧一生悲慘事,把它用可笑的方式道來就可以」。

儘管有犧牲,總是有人夤夜趕科場,原因是成名的吸引力實在太大。《喜劇》的Jerry 的演藝事途已見平淡,拖着一副疲累身軀;籍籍無名的小人物Pupkin 對此卻充滿熱情,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他以為結識Jerry 即可登上電視棟篤笑節目,很傻很天真,Jerry 的承諾只是想打發他。Pupkin 後來無計可施,索性綁架Jerry 要脅電視台。史高西斯1977 年拍的《紐約紐約》前後曾染上毒癮,沉淪過一段時候,1980年憑《狂牛》Raging Bull)回勇。《狂牛》後的《喜劇之王》看上去較輕鬆,實則一樣拍得他筋疲力竭(此後跟迪尼路分道揚鑣七年)。《紐約》、《狂牛》到《喜劇》,儼然是他連貫的「舞台三部曲」(《狂牛》的是擂台),角色性格都有狂妄及偏執一面,多少的egomaniac,是史高西斯個人寫照。事實上,不夠自信、執迷及瘋狂,怎抵得住浮浮沉沉的演藝歲月?

編、導、演、唱、舞、說笑話皆能

謝利路易就是人辦。論成名,他更早了,二十歲即伙拍甸馬田(Dean Martin),二人組合「Martin and Lewis」成功的游走歌影視三棲。路易比馬田年輕,他的形象諧趣,是組合中的「下把」角色:馬田一把沉厚聲線,一臉認真的唱歌談情;路易則負責slapstick 搞笑,專門整鬥雞眼、撚嘴舌,形體表情變化多端、古靈精怪。

不是因為當年看過《喜劇之王》,才不會找來謝利路易的電影看看。如是也就不會知道,這個我們在八十年代始認識的笑匠,五十年代開始便風行一時。比起後來的明星有過而無不及,路易是編、導、演、唱、舞、說笑話樣樣皆能。他的電影也分幾段時期,

早年跟甸馬田合演無數(有粵語片「難兄難弟」味道)。

1955 年一部叫《糊塗大畫家》(Artists and Models)的,女主角是莎莉麥蓮Shirley Maclaine),有幕路易演的傻頭傻腦小子手腳硬了,要接受按摩治療,他竟然可以在按摩牀上,調動五個人(包括甸馬田)手腳,肢體相互交差,把他們弄得盤根錯節、動彈不得,自己才從人堆中竄出來,不慌不忙的逃之夭夭。

六十年代路易跟馬田拆伙,獨自發展,漸漸包辦電影的編導演及監製崗位。最著名的化身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1963 年)就是這時期代表。

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愛迪梅菲(Eddie Murphy)曾把影片重拍,在香港公映時稱為《肥佬教授》。對了,路易的時代離我們稍遠,但回看路易電影,會發現他對我們熟悉的諧星有重大影響。梅菲不止重拍《化身教授》,他很多時一人分飾多角,而且口沒遮攔(《美國之旅》、《肥佬教授》及《我愛籮霸》等),意念正是來自謝利路易。路易在1965 年的《糊塗千面客》(The Family Jewel)共飾演七個角色,單看造型已忍俊不禁。順帶一提,香港從前公映路易影片時,「糊塗」是命名標記,叫觀眾一看便知。另一喜劇巨星占基利(Jim Carrey),其誇張形體表情,亦深得路易真傳。

當然,謝利路易電影拍得多、拍得快(他嫌史高西斯工作慢),不可能部部精(法國《電影筆記》倒不諱言他具「作者」地位)。也有人嫌他太着重形體滑稽,欠缺上乘喜劇片深度。也許,他不是比利懷特(Billy Wilder),縱使他們同是猶太人,同樣身處荷李活片廠制的最後年代,看看路易編導演的《錦繡華堂》(A Ladies Man),1961 年, 跟懷特的劃時代經典《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1959 年)只差兩年。兩片皆把男人放在女人堆內,製造連番笑料;更有趣是,兩片同樣找來黑幫片名演員George Raft 客串,Raft 在兩片重複他在《傷面人》(Scarface)角色——有拋擲銀元習慣的黑幫頭子。然而,《錦繡》在歷史及美學的評價,跟《熱情》可差遠矣。話說回來,《熱情》黑白攝影,《錦繡》卻是彩色影片(Technicolor 當年已是賣點),顏色

及場景皆奪目,加上美色如雲、笑料百出,今看仍是可觀的。

《化身教授》路易個人表演

看來看去,《化身教授》算是謝利路易最圓熟作品。前文說喜劇演員擅長一人分飾多角,說穿了是彰顯出多重性格;人性複雜,每個角色都反映出一點創作人的內心。《化身》完全是路易的個人表演,悠然穿梭於「生」、「丑」兩極,無論姿體及聲音皆判若兩人:一面是「甩皮甩骨」的醜男書呆子Julius 教授,喝過獨門化學藥物,即變成玉樹臨風、衣著講究、有型有款的爵士歌王Buddy Love,台上揮灑自如,魅力非凡。

路易跟甸馬田合伙時,是個稱職「下把」,《化身》證明他絕對可以是另一個甸馬田(很多人說他在本片舉手投足來自馬田,路易不承認)。路易不獨有馬田的柔情似水,同時保留只此一家的玩世不恭式潑辣。有型得來有點壞,壞男人更得女人喜愛。

謝利路易避談政治, 但他的喜劇有沒有「信息」?《化身》的糊塗教授,靠藥物變成Buddy 後,一個被捉弄的對象是大學系主任Dr. Warfield,一個見高拜、見低踩的偽善學者。比起偽君子,Buddy 此「真小人」更討喜。你愛附庸風雅?他就用莎士比亞把你舞個天翻地覆。單看Buddy 玩弄Warfield 一場戲,已讓人驚歎謝利路易的高速說話節奏以及即興造詣,獨步於古今明星,堪稱喜劇之王。

謝利路易,在剛過去的8 月20日辭世,享年九十一歲。他幾十年來給世人帶來無數歡,電影將一直流傳。祝願先生一路走好。

 
 
今日相關新聞
喜劇之王謝利路易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