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茨維爾事件後,美國矽谷科企充當「把關人」,向白人主義「宣戰」,紛紛刪除白人至上組織的網頁和帳戶等,再惹言論審查爭議。亦有專家認為,把這種處理社會矛盾責任的權力交予私人企業,只造成科網企業權力過大。 專家﹕社會責任難交企業 多間科網企業嘗試阻止另類右翼組織再動員示威。fb移除了白人至上主義者坎特韋爾(Christopher Cantwell)和另外8個白人至上組織的專頁,聲稱專頁違反仇恨言論的規定。GoDaddy在上周一亦中止新納粹主義網站Daily Stormer的網域,即使該網轉到Google登記網域,後者亦隨即將之移除。 PayPal亦將中止36個白人至上主義組織用於接受捐款的帳戶。 避性販賣議題 惹偽善質疑 有科網企業並不贊成上述做法,認為這無異於操控國民的討論。社交媒體Gab.ai發言人桑杜扎(Utsav Sanduja)警告做法可能會激起反抗,甚至造成「兩個版本的互聯網」:「到時將有一種互聯網會由政治不正確、民粹主義者和保守派人士營運。」 企業自行過濾仇恨言論的做法在法理並沒錯,但有專家指出把社會責任推給科企可能不妥,因為那些企業未必有足夠經驗處理這些問題,亦要考慮收入等因素,向股東交代,難以客觀持平。 民權組織電子前哨基金會(EFF)質疑,究竟誰有權判斷網上哪些是不恰當的資訊。亦有人批評科網企業積極移除白人至上主義組織的網頁,但針對網上性販賣等議題,卻認為他們不應擔當把關角色,有雙重標準和偽善之嫌。(華盛頓郵報/Politic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