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消息起警惕作用 美航機「拒載」下降
【明報專訊】負面新聞報道針對航空業超售機票,旅客有票無法登機,似乎有警惕業者的作用:航空公司現在更少擠掉旅客。
根據美國運輸部上周公布的數據,從今年1月到6月,非自願擠掉航班座位的人數,每10,000名乘客有0.52人,這是自1995年以來,同一時期最低的比率。2016年前6個月,每10,000名乘客,就有0.62人持票沒法登機。
今年4月,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一名乘客被強行拖下飛機,掀起一場官司,最後獲得庭外調解,聯合航空行政總監穆尼奧斯(Oscar Munoz)事後公開道歉。
航空公司強行拖拽旅客的視頻浮現後,外界譁然。此事發生後,航空公司將持票乘客趕下飛機的事件減少。近年來,各家航空公司的乘客滿意度下降,因為業者減少服務,收取更多費用,更多航班延誤、取消。從2017年3月到2017年4月,乘客投訴航空公司服務的數量增加70%。
Airfarewatchdog.com創始人既總裁霍比卡(George Hobica)說,航空公司修訂政策,非自願擠掉乘客的數目更小。他說,拒絕旅客登機案例減幅不夠大,出乎意料之外。「航空公司現在有可能為自願讓位的旅客賠償最多10,000元,沒有人會被非自願擠掉座位。我預測,今後數月及數年,旅客非自願被拒登機的情況更少。」
按照運輸部的乘客權利法案,乘客「非自願排擠機外」,航空公司沒能在兩小時內安排另一個航班,就要補償單程機票的200%費用。
耽擱行程超過兩小時,就要補償旅客單程機票的400%。
美國聯合航空在4月份發生強拖乘客下機事件後,已修訂政策,現在要為放棄座位的乘客,補償最多10,000美元。今年4月,美國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也有調高補償上限,從2,000美元增加到9,950美元。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 Co.)也在4月宣布,它不再超售機位。
旅遊業網站Skift航空業專家蘇默斯(Brian Sumers)說,儘管航空業者改變營運方式,持票旅客仍有無法登機的風險。
他說:「航空公司有許許多多理由,可在最後一刻請旅客下機。有些情況可以避免,例如,超額售票。但另一些,比如最後一刻重量限制,限制飛機可承載的磅數,不會消除。」